猜想五:进口肉持续大跌? 进口肉的变化一直被行业赋予了太多的象征意义,尽管在总量占比并不高,但总是备受关注。笔者在去年就曾预测2021年进口肉必然回落。目前1-10月进口猪肉总量仅334万吨,同比下跌7.7%,全年要超越去年432万吨已经不太可能。 2022年,这个趋势只会更加明显。毕竟中国现在已经不缺猪了,同时多地报告新冠疫情可能来自于冻品,无疑也会进一步收紧政府对进口肉的管控。近日国家更是直接宣布2022年1月1日起,猪肉进口关税从8%恢复到12%。进口猪肉总量继续下跌到非瘟之前的水平几成定局。 猜想六:想养猪难过环保关? 2021年,许多养猪人都和笔者谈到,找地养猪的难度比前两年增加了不少,各地政府对养猪项目一路开绿灯的好日子彻底结束。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保供应的民生问题和青山绿水的环保问题始终就像一个不断摆动的天平,不会彻底倒向一边。不过值得欣慰的是,目前运动式的环保拆猪场已经不似非瘟前那么常见。地方政府往往会采用更现实的禁限养手段。由于此前的深度亏损,许多地方出现了大量空置的猪场,政府往往会建议想新建猪场的企业,优先考虑用租赁或入股的方式将这些已有猪场改造环保达标之后,重新运营起来。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土地紧张的地区,想继续养猪,将考验猪企的运营能力。 猜想七:养猪重点区域持续南移? 面对种种麻烦,也有许多养猪人会干脆选择换个地方养。在环保、非瘟的推动下中国养猪业的版图一直在加速变化。2021年大区防控以及调运政策的实施更是带来了全新的改变。每个大区围绕着自身的主要消费省区的需求,必然形成新的主要养猪区域。比如曾经被寄予厚望的东北,一方面是冬季防非的难度,一方面是大区内猪肉消费能力的限制,继续大规模发展养猪的动力变得不足。而曾经因为环保而养猪萎缩的南方水网地区,也必然要在大区内部重新找到相对欢迎养猪的省区来保证产能。在国家此前公布的生猪产能调控方案中,规划的前十的生猪大省,有七个都在南方。 猜想八:种猪企业实现突破? 2021年其中一条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政策便是国家倡导种业振兴。长期以来养猪业确实没有将种源的问题放在特别高的地位。许多人会觉得这就是钱能解决的问题。然后非瘟过后,且不说更长远的卡脖子问题,许多猪场连合格的二元母猪都保证不了。整个养猪业都尝到了缺种猪的痛苦滋味。然而随着猪价的回落,种猪也不可避免的进入短期过剩的局面。这无疑是对育种企业长期坚持的不利因素。但相信随着2022年对种业扶持的相关政策的落地,真正具有自主育种能力和长期坚持愿望的企业会迎来发展的契机。当养猪业回归成本和效率比拼的赛道,高性能种猪的价值会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