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1、质量监管、产品认证制度不完善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从政府管理职能和监督职能分离时期过渡到政府管理和监督合一监管时期。但仍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如三聚氰胺鸡蛋、甲醛白菜等。目前有机农产品认证较有影响,国际上有一定认可。 2、农业经营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低 中国农业生产以小农为主,小规模生产。生产者各自为阵,产业链小,难以形成产业集群和规模经济。专业组织少,供应链不发达,“农超对接”模式在中国普及率低,农产品传播范围小、销量低,专业化程度低。 3、农业技术欠发达,农产品附加值低 中国农业生产相对落后,以初加工为主,产业链短散,一些优质农产品只能作为原料进行销售,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能力弱。缺乏相关技术,优种和选育困难,高品质农产品少,竞争力低。大部分农产品在包装、营销、管理方面缺乏技术支持,档次低。 4、品牌营销力度不够,品牌意识有待提高 许多人不明农产品品牌概念,只熟悉部分当地特色农产品,许多地区农产品如“安溪铁观音”、“洞庭山碧螺春”等,市场难以拓展。政府对品牌扶持力度不够;企业认为效益优势不明显,发展困难;农民素质普遍不高,信息闭塞,品牌意识淡薄。 三、发达国家农产品品牌建设对中国的启示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加强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扶持,鼓励发展农产品品牌,为品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扩大农产品进出口企业生产经营权,龙头企业给予政策优惠,为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减税,设农业保险,完善农业合作组织,加强经营,实现生产规模化,加强品牌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强竞争力,助力农产品品牌形成与发展。 2、加快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转变社会要求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统一。第一,加大农科方面投入,学习先进技术,借鉴专业生产经验,找到我国农产品道路。第二,推广农用机械,实现农产品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第三,加强乡村绿色农产品认证程序,研究表明,消费者会将产品、品牌与产地形象联系起来,并以此决定自己的偏好,创建绿色农产品基地,做优质农产品,有助于提高产地形象。 3、依托“互联网+农产品品牌”发展模式 互联网有利于农产品品牌推广,产品信息传输,农产品品牌普及,品牌意识提高,消费者感知增强。第一,实行农产品“O2O”营销模式。国内已经有农户参与互联网销售,更多农户加入可以增加行业竞争,利于提高质量,推动“互联网+农产品品牌”发展;第二,建立健全绿色物流。绿色物流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不污染,不变质,低损耗,统筹供应链,分担运输成本,建立收益共享契约,实现供应链各方协调。 4、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科技是农产品品牌发展第一动力,在研发、加工、销售、推广、传播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高端农业生产加工技术,不仅可以研发出高品质品种,为品牌创立提供条件,还可优化农产品加工、包装、营销技术,提高效率。 |
下一篇:2021年全球家禽产业十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