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酶制剂的种类及作用 酶制剂是一类具有酶特性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催化物质的分解和各种化学反应,提升反应速率。酶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植酸酶、β-葡聚糖酶、果胶酶及蛋白酶等。酶制剂可以将饲料中不易被动物消化吸收的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为可被消化吸收的小分子营养物质,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在饲料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饲料中酶制剂作用机理主要是破坏植物细胞壁,将细胞内的营养物质释放出来,进而提高蛋白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量。在发酵饲料中酶制剂将发酵原料中不能被乳酸菌直接利用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为单糖,增加乳酸菌发酵底物,进而促进乳酸发酵。酶制剂能够提高青贮玉米秸秆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强有氧稳定性。在巨菌草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可以显著改善其发酵品质。 4 菌酶协同发酵饲料在仔猪上的应用进展 全面禁止添加抗生素后,菌酶协同作用处理饲料的研究及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养殖者通过益生菌和酶制剂替代抗生素,使饲料通过酶解及发酵在体外进行预消化,最终达到提高仔猪日增重和免疫力、降低仔猪腹泻率等目的。 4.1 提高仔猪日增重 饲料经菌酶协同处理后富含乳酸、小分子肽、还原糖、游离氨基酸、维生素和酶等产物,这些产物可以提高仔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进而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多数饲料原料中含有较多植物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过高会影响食糜黏度,阻碍饲料在仔猪肠道内的正常消化,饱腹感增加,采食量降低。张煜等发现,特定菌和非淀粉多糖复合酶协同发酵处理饲料,可以降解饲料中39.36%的中性洗涤纤维,提高仔猪采食量和日增重。豆粕中的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大豆抗原蛋白等抗营养因会降低豆粕消化率,影响动物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率;还会破坏动物体内的某些器官,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生理和健康状况。周爽等通过中性蛋白酶和枯草芽孢杆菌生长时分泌的酶系协同发酵的方式处理豆粕,消除豆粕所含的抗营养因子,肽含量从 13.35mg提高至199.65mg,提高豆粕饲用价值,提高仔猪对豆粕的吸收利用率,提高仔猪日增重。Chang等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乳酸菌发酵可以使可溶性氨基酸增加211%,显著提高仔猪养分消化率和ADG。Wang等在饲粮中添加24%发酵豆粕,发现仔猪ADG显著升高。帖余等通过木聚糖酶、蛋白酶体外酶解菜籽粕,使植酸含量从34.45mg/g降低至1mg/g以下,硫苷含量从31.38μmol/g降解为11.31μmol/g,小肽含量提高至21.19%;加入黑曲霉发酵可以有效地抑制杂菌的增殖,改善菜籽粕消化率,提高仔猪日增重。 4.2 提高仔猪免疫力 胃肠道免疫系统是仔猪健康的重要防线,益生菌通过刺激机体分泌溶菌酶,增加吞噬细胞的活性可以提高仔猪胃肠等器官对致病菌和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有研究表明,饲喂菌酶协同发酵饲料可以使仔猪腹泻频率显著降低7.45%,日增重提高 6.8%,能够促进小肠上皮细胞的发育,使血清中IgG含量提高38.9%,IgM含量提高50.0%。利用益生菌发酵和酶解作用可以将豆粕中的大豆蛋白降解为小肽,提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含量,维持畜禽的健康。复合微生物中含有的益生菌能够有效提高仔猪机体内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提高断奶仔猪机体的抗体水平,从而提高仔猪抵抗疾病的能力和抵抗应激的能力。仔猪血清生化指标可以反映仔猪的健康状态。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心脏和肝脏的组织细胞中,在机体出现应激情况时,血清中的AST和ALT活性会升高。碱性磷酸酶(ALP)与机体消化代谢功能相关,ALP活性的高低可以反映仔猪的生长情况。刘艳君等给仔猪饲喂菌酶协同发酵饲料,发现仔猪ALP活性无显著变化,血清中AST显著降低,表明饲喂菌酶协同发酵饲料有利于仔猪肝脏的健康发育。 4.3 降低仔猪腹泻率 仔猪断奶后,外来菌群进入仔猪肠道,有益菌对宿主细胞有一定的亲和力,可以通过黏附作用在肠道内定植,产生一层“生物膜”,可以抑制致病菌的侵袭和黏附,起维持胃肠道健康的作用,也可以与肠黏膜上皮细胞受体和肠黏膜上层的粘蛋白结合。额外添加的有益菌经定植和黏附成为肠道常驻菌群,当仔猪肠道中的优势益生菌群将大肠杆菌的生存空间挤占后,可以使大肠杆菌数量减少,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酶制剂可以通过促进仔猪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改变肠道菌群结构,改善肠道健康。 |
上一篇:植物精油在肉牛生产中的应用
下一篇:提高猪饲料营养的四个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