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加强流通监管以及动物防疫信息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实现从养殖到屠宰的全流程监管,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将原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电子出证系统升级为动物检疫票证电子化系统。针对原出证系统存在的系统架构老旧、数据缺乏关联、数据实时性差等问题,将系统架构由C/S升级为B/S,扩展并增加模块功能,引入数据关联机制,同时新增移动电子出证功能。升级后的新系统自试运行以来,整体运行平稳,不仅实现了从养殖到屠宰各环节的全流程监管,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票证时效性。未来,考虑将企业数据纳入系统监管,并将升级后的电子化系统与福建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对接,以确保动物产品安全流向餐桌。 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出具,是标示某一动物或动物产品检疫合格的证明,是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入消费市场的唯一官方有效凭证,关系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电子出证系统(以下称原系统)利用网络功能,实现了动物检疫工作的信息化及电子化管理,通过查找、统计、分析等功能,提升了动物检疫工作水平。为保障食品安全,我国越来越重视食品溯源体系建设,而原系统从技术、功能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都已无法满足现阶段的食品安全追溯要求。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加强流通监管和监督执法”以及“积极开展动物防疫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对原系统进行优化升级,组建动物检疫票证电子化系统(以下称新系统),通过优化系统结构、引入数据关联机制、增加移动电子出证等技术手段,实现了从养殖到屠宰的全流程监管。 1 原系统弊端 1.1 系统架构老旧 原系统采用 C/S 架构设计,通过安装客户端程序来实现动物检疫票证、产地检疫票证数据的录入、存档、查询、作废、打印等功能,而服务器端主要提供数据管理、数据共享及并发控制等服务。 这样的技术架构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电脑配置存在差异,电脑客户端地理位置分散,因此存在操作系统兼容性较差,安装部署困难较大,不易扩展新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开证点等问题;二是只有安装了客户端的电脑才能访问服务器,当开证电脑需要进行更换或者出现系统故障、硬件损坏等问题时,都需要对客户端进行重新安装或维护,因此降低了动物检疫出证工作效率;三是系统版本更新代价大,一旦有新的业务需求或者业务过程发生变更时,都需要对所有客户端、服务器端进行更新,因此维护成本高,且当客户端未联网时就无法更新,也无法满足新增功能需求。 1.2 数据缺乏关联 原系统存在数据孤岛问题,即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 A、B 证)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产品 A、B 证)的数据相互独立,互不关联,一旦发生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件,就无法满足从消费端到养殖端的可追溯要求,不利于及时找到造成此类安全事件的根本原因。 1.3 数据实时性差 原系统采用了“线下记录、离线开证”的模式,即在对动物及其产品进行动物检疫时,先由官方兽医进行现场检疫并填写纸质检疫记录单,等回到办公区之后再通过离线方式将检疫记录数据录入系统,并通知养殖场或屠宰场相关工作人员到办公区领取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最后按照固定周期,通过在线同步方式,将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数据回传,实现动物检疫工作的信息化及电子化管理。 纸质检疫记录单和电子检疫记录单的双重填写,不仅增大了官方兽医的工作量,还增加了数据记录不完整、数据错报漏报的风险,降低了动物检疫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现场检疫地点和兽医办公区一般距离较远,现场检疫工作完成后还需等待交通以及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同步,才能在系统上获取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相关信息,这使得原系统中的数据实时性无法保证。 2 系统优化升级 2.1 优化系统架构 将原系统的 C/S 架构优化为 B/S 架构。这样当系统发生更新迭代时,无需重新下载更新程序,只需要刷新网页或清空浏览器缓存即可正常使用。同时,新系统后端采用 Spring Gloud 微服务架构,使服务拆分粒度更细。这样不但可以更精准地实现系统功能需求,缩短系统迭代周期,而且还可以降低系统不同模块之间的耦合性,提升系统的可维护性。而前端则采用 elementUi 框架,可提升浏览器兼容性,提高系统响应速度,从而给用户提供良好体验。 |
下一篇:我国动物检疫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