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动物检疫是对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可以有效阻断动物疫病的传播,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提高畜产品的质量,保证动物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因此,动物检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分析了我国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检疫的现状,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借鉴。 动物检疫工作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不仅会对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也会危害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需要广大检疫部门人员和养殖户提高检疫意识,尤其是检疫工作人员,要全面切实做好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确保畜产品的安全性,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目前,我国动物检疫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及时发现并提出解决对策,进而提升动物检疫质量。 1、动物检疫现状 1.1兽医工作人员不足,待遇低 动物检疫执行者为各基层的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我国基层畜牧兽医站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杂,人员流动较大,同时相关福利待遇一直也不高,导致很多综合素质高的年轻人不愿意去兽医站工作,因此目前我国大部分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都是上了年纪的检疫防疫人员,这很难确保检疫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2检疫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动物检疫人员的技术水平高低决定了检疫质量的高低,因此,检疫人员检疫水平的高低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畜牧兽医站检疫人员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一些偏远落后地区,检疫人员的学历和技能水平、知识储备量都处于较低层次,很难确保检疫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很多检疫人员不主动学习新的技术理念,没有定期得到系统的培训,其知识体系可能还处在几十年前,跟时代严重脱轨,一旦有疫情发生,处理效率不高。 1.3检疫设备落后 检疫设备与动物检疫效率、质量息息相关。然而,在我国很多地区因为缺少资金和技术,畜牧兽医站的检测设备没有得到及时更新,依然使用比较传统的设备,这导致检疫结果的准确性大大降低,从而严重制约动物检疫工作的开展。 1.4部分养殖户缺乏检疫意识 在实际检疫工作中会发现,很多养殖户检疫意识淡薄,认为自己在养殖过程中只要不添加违禁药物,动物防疫到位,出栏动物未患疾病,就可不进行检疫,总是抱有能省就省的态度,这造成动物检疫时很多养殖户采取不配合的态度,影响检疫工作的全面覆盖,可能会导致动物安全存在隐患。同时,有不少检疫人员工作时大意、消极,与养殖户沟通不畅,导致检疫效果并不理想。 1.5动物产品检疫率低 当前我国动物检疫工作基本已经覆盖到了全国,农村也已经开始进行动物检疫工作,同时,集中检疫和定点屠宰的目的也已经实现。然而,农户分散养殖模式仍然在很多地区存在,养殖户养殖规模不同,养殖动物品种多样,养殖不规范,对所养动物的数量、进出栏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同时畜禽养殖范围大、面积广,交易次数多,再加上各种动物屠宰时间不同,这无疑增加了检疫人员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降低了动物的产地检疫率。当然,由于检疫人员不能将众多养殖户集中,也不能只针对1户进行检疫,所以检疫成本会大大增加,检疫效率大大降低。 1.6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 要想做好动物检疫工作,需要养殖人员、检疫人员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市场监督局、公安局等)相互配合,并且要及时沟通、信息共享、密切联系才能做好。但目前而言,我国畜牧行业有关制度还不完善,动物检疫工作中有关其他部门的岗位职责还没有明确规定,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不同部门各自为政,缺少凝聚力,只是形式上的配合,从而使得检疫工作漏洞百出,不法分子才有机可乘,出现违法运输、私自屠宰等违法行为。 |
上一篇:猪场尸体处理方法总结
下一篇:动物检疫在畜产品安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