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周期论”来看,此轮史上超强猪周期大概率是大势已去了,后面即使有反弹,也是季节性的、情绪性的,复养和扩张的成果在那里,这个基本面决定了未来的基本走势。此轮猪周期的大起大落,非洲猪瘟疫情无疑是最大的杠杆。非洲猪瘟疫情暴发近3年了,有必要对过去的3年进行总结,以便我们有所提高,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变局。 对于疫情的防控,中国养猪业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体现了中国国情下的特色:可防、可控、可治。这不是西方圣经式的科学,这是已经存在的事实。有些企业坚持走严防死守的“铁桶模式”,一以贯之,拒病毒于场外,代表企业是扬翔。有些企业走的是防控结合的路子,能防就防,防不住就控,使损失最小化,典型的做法是“拔牙”。而家庭猪场和散户,防与控的硬件和能力较差,所以,为了保存“火种”,以便东山再起,不得不治。事实证明,防、控、治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虽然过程惨痛、心理煎熬,但短短不到3年,硬是凭着前赴后继的精神,用中国式的“防非”实现了供大于求。猪价,就是最好的证明。 前面说的是生物安全和生产,过去是各显神通努力养活,而在未来的日子里,不仅要养活,更要高效率、低成本的养活;否则,寒冬很难挺过去。这篇文章,笔者想探讨的是经营,而非生产。 中国养猪业的大部分人,更适合做生产而非经营。能做好生产就可以实现小康,同时能做好经营的,那就可以晋级富豪了。这一点,过去3年有太多的例证。尤其是一些大企业,利润暴涨、产能暴增,更多的是得益于经营。当然,生产是基础。养不活,还谈什么经营?生产让有猪可卖,而经营决定了同样的猪,能赚更多的钱。 在很长一段的时期内,经常有人自言自语或者劝告同行:“我们掌控不了猪价,所以,我们只管养好猪”。这话听着好像很有道理。但才仅仅经历了2021年的上半年,就不得不怀疑这句看起来有道理的话,究竟哪里出了问题。起源是,有人在2020年春节前以1800元/头的价格购买了仔猪,在猪场里严防死守,认真地做好生物安全,精心饲养;但半年过后,不可谓不是“只管养好猪”,但却只能还是把这头猪卖到1800元。这中间投入的饲料成本没了、水电费没了、租金没了,甚至劳务成本都没了。问题出在哪里? 1 赌博 过去近3年养猪业新晋的富豪中,大部分是赌出来的。赌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赌也伴随着智慧和决策能力。 2019年是中国养猪业真正艰难的一年,绝大多数的养猪人(企业)都生存在焦虑当中,因为当时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教条是:可防、不可控、不可治。所以,一旦中招,就只能扑杀。在这种风险面前,养的少亏得少,逆势扩张,则可能一败涂地。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企业选择了养。应该说,很多人(企业)最终赌赢了,因为虽然风险很大,但猪价在不断地上涨,利润更高,可以对冲掉很多损失。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赌是不得以,不同于散户可以暂时退出。规模企业不从事养殖,团队也就散了,企业哪里还有明天。只是赌的方式不一样,有企业赌的是自己的系统和执行力,而有的企业,赌的是自己有别人没有的;不管赌资是什么,真正赌的是自己能活下来,而别人养不活。 总结一下:这一阶段,筹码是防控能力和资源。这需要正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资源,还要知道自己的筹码能够赌几次。很可惜,有的企业压错了筹码,至今还是元气大伤,而有的企业算是赌对了。死得少、扩得快,是这一轮成功者的两大抓手。 2 赌气 在第一阶段,有些企业本来赚得盆满钵满,但在2021年却“一赌回到解放前”。如果说前面的赌还带着很多无奈,那2021年的赌则可以理解为“赌气”了。如果规则是公平的,赌博的赢家是靠实力和运气胜出,这是相对的公平,因为运气是不可控。而2021年很多企业则是在自己可控的情况下输掉了所有的筹码。 2021年的春节之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猪价是在36元/kg以上,猪场利润十分可观,如果此时候选择出栏,肯定会赚得盆满钵满。但很多人选择了压栏。他们轻信了所谓的“断档”和“损失惨重”,加上2020年5月份后猪价的逆袭,让很多人相信“金猪”会出现。春节后猪价一泻千里,直至跌到10元/kg,高点与低点之间跌幅巨大。 这期间,有无数次“出逃”的机会,“出逃”越早损失越小,甚至是可以保存大部分胜利果实。但还是有很多人选择了一赌再赌,甚至放下了狠话:不涨到高价绝不卖!笔者认为,这不是赌博,这是赌气。 赌气的原因大致有3个:(1)不愿意认输;(2)看不清形势;(3)不理性。 |
上一篇:未来养猪业将会是谁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