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科学地实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对于提高奶业良种化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2008-2020 年)》的全面实施,加快了奶牛良种培育步伐,大幅提高了奶牛生产水平。为进一步加快奶牛种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奶业全面振兴,制定本计划。 一、基础与要求 (一) 发展基础。2008 年以来,全国奶牛群体生产水平显著提高。2020 年全国成母牛平均单产达到 8300 千克,较 2008 年增加了3500 千克,增幅达 73% ,总体遗传改良成效显著。 一是繁育体系不断健全。遴选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 10 家,核心群规模达到6400 余头,建设了 24 家奶牛种公牛站;建立生产性能测定中心 38个、标准物质制备实验室 1 个、全国奶牛数据中心 1 个,生产性能测定能力显著提升;推动形成了多个奶牛育种自主创新联盟,联合育种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基础工作不断完善。制修订了《中国荷斯坦牛公牛后裔测定技术规程》等一系列国家及行业标准和规范。累计品种登记 195.4 万头、体型鉴定45.3 万头,2020年生产性能测定规模达到 129.5万头,持续开展全国青年公牛联合后裔测定。 三是遗传评估日趋规范。建立了我国奶牛遗传评估技术平台,制定了中国奶牛性能指数(CPI);构建了奶牛基因组选择参考群体,2012 年启动荷斯坦青年公牛基因组遗传评定,实现青年公牛基因组检测全覆盖;每年定期发布《中国乳用种公牛遗传评估概要》,指导全国奶牛场科学选种选配。 四是良种推广水平稳步提升。奶牛人工授精技术得到普及,人工授精比例达到95%以上,国产冻精质量合格率达到 99.4%;性控冻精在奶牛良种扩繁中发挥重要作用,胚胎生产和胚胎移植技术日臻完善;科学选种选配技术广泛应用,良种推广模式不断创新。 (二) 发展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国办发[2018]43号)对做大做强民族奶业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要加强良种繁育及推广工作。第一期奶牛遗传改良计划的实施,还未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奶牛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整体竞争力不强的局面。现阶段,奶牛育种基础性工作薄弱,生产性能测定参测比例低、数据质量不高,繁殖、健康等性状数据收集不完善;基因组选择参考群体规模小,性别控制和胚胎扩繁等现代繁育技术研发与应用力度不足;种牛自主选育体系不完善,育种核心群规模小,联合育种机制相对松散,冻精质量监管不全面等问题依然存在。新形势下,有必要继续实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着力解决我国奶牛种业发展的短板弱项,务实奶业全面振兴的根基。 二、思路与目标 (一) 发展思路。坚持自主创新,以提升奶牛种业核心竞争力为总目标,聚焦奶牛种源自主培育,对标奶业发达国家,优化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务实基础性工作,加快现代育种技术创新与应用,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统筹奶牛种业发展和疫病安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奶牛种业企业,为实现奶业竞争力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提供有力支撑。 (二) 总体目标。到2035 年,建成一批高标准、高水平的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建立全国奶牛育种大数据和遗传评估平台,育种新技术实现自主突破,高效扩繁效率得到全面提升,群体遗传改良技术体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和种公牛站生物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奶牛群体平均产奶性能显著提升,培育出2-3 家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奶牛种业企业。 (三) 核心指标 1. 年自主培育后备公牛1000 头以上,选留优秀种公牛150 头。 2. 奶牛群体平均年单产达到9500 千克以上,每世代产奶量遗传进展提高 350 千克、乳蛋白量提高 10 千克、乳脂量提高 12 千克。 3. 自主培育种公牛占比达到70% 以上。 三、技术路线 本计划以中国荷斯坦牛为主,以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型鉴定、品种登记的比例和质量为基础,以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和种公牛站建设为依托,以分子育种技术创新应用为支撑,坚持高产、高效和健康的育种目标,在持续提升奶牛产奶性能的同时,不断优化育种目标,加强对繁殖、健康和抗病力等性状的选育。构建国际一流的育种技术支撑平台,重点通过核心种源自主培育体系建设和良种扩繁技术应用,显著提升核心种源自主培育能力,实现奶牛群体遗传改良。 |
上一篇:农业农村部:《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