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丁酸类产品种类 1)丁酸钠 虽然丁酸对动物肠道健康的好处很多,但它具有游离且易挥发的特点,尤其是独特的味道,给加工使用过程造成不便。因此,丁酸常被制成丁酸盐类,如丁酸钠。实际应用中,未包被的丁酸钠不仅容易吸潮,而且进入胃肠道后大多数在胃以及小肠前端被吸收,不仅不会发挥有益的作用,还会反馈抑制胃酸的分泌,影响动物的采食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推出了各种各样的包被型丁酸钠,但包被丁酸钠需要解决胃内“包不住”和肠道内“放不出”的问题,而且因为使用了较多包材,丁酸含量一般不会很高。 表 1 不同类型丁酸钠在仔猪模拟胃和小肠中的存留率
2)丁酸甘油酯 为了解决丁酸的稳定性,除了包被,另一种方法是通过酯化形成丁酸甘油酯。丁酸甘油酯进入小肠后,在脂肪酶的作用下才会将丁酸释放出来,因此可以过胃,并将更多的有效成分作用于肠道的中后段。丁酸甘油酯属于小分子油脂,作为能量供应体来讲,丁酸甘油酯是常规油脂的非常好的补充。但真正解离出丁酸的量难以计算和确定,是否发挥丁酸的作用也难以评判。 3)丁酸梭菌 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又名丁酸梭状芽孢杆菌、酪酸菌,属于芽孢杆菌科,梭菌属,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中间部分较为膨胀,内生芽孢,孢子呈卵圆型,偏心或次端生;丁酸梭菌是动物正常肠道菌之一,具有如下作用特点: 定植在肠黏膜表面 丁酸梭菌是肠道内的原籍菌群,可以定植在回肠和大肠的肠黏膜表面,是肠道内的核心定植菌,定植后的丁酸梭菌形成一层物理屏障,可以保护肠黏膜免受有害菌的侵害。 产生丁酸等短链脂肪酸 丁酸梭菌可以产生大量的丁酸及乳酸等短链脂肪酸,产生的丁酸可以被肠细胞直接吸收,可用于肠道绒毛修复,促进肠绒毛细胞的发育;同时产丁酸伴随着氢气的产生,缓解肝脏等器官的氧化损伤。 调节菌群平衡 丁酸梭菌最显著的生物学特性是能定向抑制魏氏梭菌的生长;同时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肠道有益菌共生,并促进其发育。丁酸梭菌在促进肠道有益菌群增殖的同时,还能防止病原菌及腐败菌在肠道内的异常增殖,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减少肠毒素的产生。 3 丁酸类产品选择 由于丁酸最主要的作用位置是后肠道,所以丁酸类产品能否顺利过胃而到达后肠道释放丁酸是非常重要的考量指标。常见的丁酸类产品中,普通丁酸钠是很难到达后肠道的,包被后虽然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是可能存在丁酸释放不充分等问题;丁酸甘油酯发挥作用需要依赖脂肪酶的分解,而且丁酸生成量是不好确定的,尤其对于消化酶分泌不足的幼龄动物而言,可能产生丁酸的效率会比较低一些。 丁酸梭菌作为一种芽孢菌,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可耐受饲料制粒高温、胃酸、胆盐的侵蚀,所以过胃是没有问题的;而丁酸梭菌作为后肠定植菌,同时又为肠道核心定植菌,可在后肠长时间定植,持续产生大量丁酸,所以丁酸梭菌作用的靶向性更高,作用位点更为准确;丁酸梭菌对于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不仅仅在于促进上皮细胞的生长和修复,还可对微生物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发挥保护作用;此外,丁酸梭菌可通过占位、营养竞争、产抑菌物质等方式抑制后肠中有害菌生长,尤其对魏氏梭菌抑制效果明显。 对于丁酸梭菌的产丁酸能力,我们通过体外仿生发酵方式,测得24h丁酸浓度为560ppm,而在动物实验中,测得肉鸡盲肠食糜中存留的丁酸浓度约200ppm,说明丁酸梭菌具有非常强的产丁酸能力,可以满足肠道健康的需求。 |
下一篇:畜产品安全管理挑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