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上掉下的“红利” 很多人都说庚子年不好,乃至列举了很多历史上庚子年不好的大事件,尤其是以那个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庚子年为例。的确,在整个上半年,整个行业都笼罩在悲观的情绪当中,因为那个时候,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消费低迷、运输不畅、猪价下跌带动其它畜禽产品大跌。 回顾起来,在上半年的时候,很多企业都做了最坏的打算,已经认命了,认了庚子年流年不利的命了。但下半年大家又兴奋了:猪价大涨、饲料销量大涨、上市公司市值大涨,当然,玉米和豆粕也大涨。现在看来,涨总是要好过跌,这个大涨,让行业大部分人都能够受益。如果从全年来看,这个庚子年其实并不差,甚至远远好过其它年景。为什么呢?是因为有了天上掉下来的“红利”—非瘟疫情。所以,我们在2020年赚钱其实赚在一个红利期。 二、疫情为何能够发出“红利”? 按理说疫情不是个好东西,晦气。但客观的说,疫情可以改变行业的格局。 对于格局的改变,疫情有几大作用: 1、去产能; 2、能者上; 3、有实力者剩。 根据我的观察,在中国的畜禽产品大类中,除了牛羊肉的供应偏紧,其它品类都是长期过剩。在供应饱和的情况下,大家或者降低售价或者通过降低成本来胜出,很少是通过做做终端、做品牌实现溢价的。这决定了大家都在打消耗战,看谁能耗得过谁。这种战法,自然就会出现价格的周期性。周期性主要因素之一是看谁亏损到耗不下去退出而引发的供应偏紧导致的。疫情这东西,去产能是最快的,蓝耳病、禽流感、非瘟,越是烈性,越是大面积的污染,去产能越快。 疫情也是一场考试,甚至是决定生死的大考。这种考试可能比高考更重要,因为高考考不好可以来年再考,而疫情则可能只给你一次机会,因为很多养殖场没有东山再起的资金(资本)。所以,是能者剩。这一点,从2020年谁复产、扩产更迅速就可以看出来。 当然,也有的企业有资本东山再起,但这个资本不是无穷无尽的,只是多了三两次机会而已。即使是这样,有些养殖场还是考不及格,最后无力回天,所以,疫情让有实力者剩。这个实力,是个综合的东西。 三、红利会消失 疫情发放的红利是有窗口期、时间性的。对于这一点,明白人肯定心知肚明。所以,很多人(尤其是养猪人)都知道,这一波的红利不能全部装到口袋里,还要分出一部分留作过冬用。这是海狸鼠的思维。这一点,有些养猪人是做了准备的。 今天想说的内容不是给养猪人的,而是给生产资料企业、业务员和经销商。对于养殖业来说,是有周期性的,有低谷就有高潮。而对于很多企业、业务员、经销商来说,不仅要面对周期,更重要的是要面对竞争。因为生产资料只会更加过剩,带来更大烈度的竞争。 所有行业竞争的结果是什么?是集中度的提高。例如电视机、冰箱、洗衣机,例如手机。在手机行业,曾几何时仅仅深圳就有几百家,而现在呢,市面上能看到的品牌基本不超过10个。 对于这次非洲猪瘟疫情来说, 带来最大的变化有两个: 1、对生物安全的空前重视; 2、养猪结构的变化。 我们可以看到,从2019年开始,大企业开始疯狂扩张,计划新增产能按照这些企业对外宣称的统计,号称有20亿头。当然,这只是宣传,永远不可能达到这个数量。但动不动就是几千亩拿地,几十亿元投资的项目比比皆是。加上地方政府的偏爱和扶持,规模化猪场将在在未来五年中占据绝大部分份额,这就是现实。 这个现实将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多达7000多家的饲料企业,近2000家的GMP动保工厂,成百上千万的业务员和经销商能有机会把产品卖给这些规模企业吗?超大型养殖企业开始做产业链,自产自用,即使是非集团性规模养殖企业也开始采取招标和代工的方式合作。 几年前,东方希望董事长刘永行先生预测中国的饲料企业将减少到3000家。而近期,海大集团常务副总裁程琦先生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的时候,说饲料企业将迅速减少到1000家左右。我认为这种说法并非危言耸听,是完全可能的。西方国家走过的道路也给出了历史答案。 |
下一篇:2021年的猪业博弈会更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