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风险管控与创新发展。由于国人消费活禽的习惯根深蒂固,活禽长距离运输短时间内不会取消,因此对活禽运输的风险管控至关重要。为此,国家鼓励畜禽养殖、屠宰加工企业推行“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冷鲜上市”模式,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提升畜禽就近屠宰加工能力,建设畜禽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减少畜禽长距离移动。但建立活禽集中屠宰点、冷链运输并非易事,涉及到用地审批、资金投入、污水处理等难题,这些问题企业自身无法解决,需要配套措施跟进。因此,减少活禽产品市场流通风险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各地区要根据家禽养殖 实际情况合理布局和规划建设产业链,在主产区合理的范围内配套建设屠宰厂,打破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长距离运输活禽的格局,“活禽不出县”是必要的做法。蛋品长距离运输之前,应进行必要的消毒,从而将食品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4 肉禽屠宰和禽蛋加工 4.1 存在的主要风险点。随着家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一条龙全产业链企业越来越多,养殖企业不断向产品加工端延伸,配套建有屠宰加工厂,这是一种良性的生产模式。但一条龙全产业链企业毕竟只是少数,与庞大的养殖量相比匹配度不高,尤其是在南方喜欢吃活鸡、活鸭和活鹅的区域,个体小型屠宰点、农贸市场活禽屠宰点仍然大量存在,脏水和污物得不到有效处理,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此外,个体屠宰点至今仍在使用松香脱毛,而松香含铅量高,容易引起重金属残留,反复使用后毒性更强,会发生氧化作用,产生的物质对人体伤害更大。禽蛋加工会产生大量废水和蛋壳废弃物,而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加工厂很少,蛋壳废弃物目前也没有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此外,皮蛋和咸蛋腌制过程中产生的废液金属元素含量高,大部分未经处理就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4.2 风险管控与创新发展。为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提高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国家此前出台了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制度,但是对于家禽定点屠宰并没有明确的规定,需要提上议事日程。事实上,为响应国家“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冷鲜上市”的号召,各地已经开始规划建设家禽集中屠宰点,具体有2 种形式:一是大城市周边与农贸市场相配套的屠宰点,以满足市场上禽产品供应为目标,这些屠宰点可自行采购活禽进行屠宰经营,也可以在养殖户需要时为其提供代宰服务,但是规范管理必须跟上,屠宰加工过程中要制订并严格执行活禽进场、防疫、消毒和检验等制度,屠宰操作必须符合技术规范,屠宰净膛后家禽应迅速冷却,以冷鲜禽形式出厂,病害家禽及产品要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二是规模养殖场自宰点,其管理相对规范,发生安全事件风险较小。对于蛋品加工的卫生安全风险防范,最重要的是从源头上减少废水产生,尽可能做到腌制液的重复利用。 5 禽产品销售渠道和路径 5.1 存在的主要风险点。近年来,互联网产业迅猛发展,我国禽产品消费也快速形成线下传统消费和线上网络消费2 种不同形态。线上消费者习惯于“线上下单、配送到家”的购买方式,他们没有足够的意愿去农贸市场或超市生鲜区购买自己无法进行品质判断的生鲜家禽产品,因此,其未来购买场景主要在移动互联终端或PC 端,而很多家禽企业现在的销售渠道、销售模式、销售理念与互联网生态下的消费者需求格格不入,已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瓶颈。如果不能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很多家禽企业就会失去这一新兴消费群体的市场份额,在全新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由此引发巨大的市场经营风险。 5.2 风险管控与创新发展。随着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快速转变,终端家禽产品生产企业的经营业态也在发生明显变化,纷纷改造升级产品的市场供应链。供应链革新主要表现为家禽企业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缩短供应链环节,提高流通效率和市场反应速度。在当前情况下,传统的渠道商已经没有能力再度聚合消费需求,需要家禽企业再次进行经营中心的革新,使企业的经营中心转移到消费需求的满足和把握方面。供应链格局的演变既是风险也是机遇,目前国内家禽企业发力供应链的路径显得更加清晰,从推出禽肉调理品到开设禽肉零售店,从建设中央厨房到投建食品研发中心,正大食品、新希望、温氏佳味、圣农食品、天农食品等多家企业在线下打造产品品牌影响力的同时,也与多方合作开拓线上渠道。在新的消费场景下,以前看重经销商资源、注重渠道建设的企业,应该厘清发展思路,只有将经营重心从渠道建设转向满足消费需求上来,才能成为市场的强者,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关于家禽供应链存在的风险问题,虽然此前也有相关论述,但是只局限于生产经营中的个别环节,对整个家禽产业供应链进行风险评估和管控是本研究有别于其他研究之处。在当前企业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对于保障家禽企业科学有效的生产经营,化解市场风险,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