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疯狂的互联网和人人皆媒体的时代,消息太多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有些是有目的的散布,有些是无意中的以讹传讹。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样一个消息流动非常便捷的时代,消息对很多走向的影响深远。什么消息是有价值的?在消息的背后又能发现什么更深层次的东西?我们选择了几个相对值得研究的点来分析。 一、确定和不确定的 这个行业有很多确定的,当然也有很多不确定的。确定的是现在的确缺猪,不确定的是不知道真正的存栏有多少;确定的是现在的肉价很高,不确定的是不知道消费下降了多少;确定的是我们的新冠疫情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防控,不确定的是没控住疫情的美国会继续对中国下什么黑手。 还是说行业吧。现在确定的是在高猪价下,几乎所有的规模企业都在疯狂的扩张,不确定的是什么时候猪价会真正的走向拐点。5月份大落,6、7月份大涨,但这都不是真正的拐点,只是剧烈的短期起伏。 最近很多朋友希望我研究一下拐点应该在什么时候。其实,如果说可以预测的话,那一定是根据现在已知的、确定的信息来判断,但是,现在有个最大的不确定的因素,就是非瘟的疫情会是一个什么走向?这个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是关键的,也是巨大的。因为从2019年到今天,这一切都是拜非瘟疫情所赐。所以,我们不如从以下三个切入点分析。 二、消费量和供应量 价格是供需关系决定的。在现在的高猪价下,大家关心的不是什么时候还能大涨,而是什么时候会大跌。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们不知道真正的供应能力:不知道有多少头能繁母猪,不知道存栏有多少,不知道存栏猪的体重都在什么水平。其实,想统计这些数字并不难,但真正有能力做这个统计的,又不会真的认真去做这件事。因为,数字越清楚,对很多人来说就越麻烦。 所以,上面我们想知道的这些数据几乎没有可能得到真实的,只能靠猜,只能靠你的人脉关系和网络尽可能地多了解一些。所以,不管是谁,在谈这些数据的时候,只能“我认为”,“大致几成”。既然这样,我们就先把这个数据放在一边,来看看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有关,消费能力决定了一个东西贵还是不贵。但作为一个大众的日常消费品,如果贵了,肯定消费就会下降。比如,那么爱吃腊肉和香肠的西南人民,去年已经很少去制作了。 而更不幸的是,从春节开始,我们又遭遇了新冠疫情,在长达近半年的时间里,外出餐饮消费和集会型消费几乎跌到了谷底。而且,由于南方的工厂开工率低,学校停课,所以,消费的下降是显而易见的。关于猪肉消费下降多少的数据,我也没查到,但从另外一个侧面,是可以反映出一些真实情况的。 三、屠宰量的数据 我们这里参阅了“涌益咨询”的数据。按照它们发布的数据,部分定点屠宰企业的屠宰量从去年同期(7月)的日屠宰量30多万头,下降到今年的10万头左右。屠宰量仅仅约为去年的三分之一。 有人说了,虽然屠宰量下降了很多,但冻肉却比去年增加了很多。是的,上半年我们进口了猪肉约200万吨,其中,国家投放了储备冻肉40多万吨。但是每年我国进口的猪肉仅仅占消费量的4%-5%,这一点量只能是拾遗补缺,只能是作为调控肉价的一个手段,对实际供应量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我们看到了“涌益咨询”的这个图表,屠宰量断崖式下降的时间几乎和新冠疫情发生的时间点完全吻合。两者之间联系起来,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新冠疫情直接对消费量有着巨大的影响,导致消费量下降了7成左右? 如果我们再深入地推理一下:如果不是新冠影响了经济和消费,猪价岂不是要远远高于现在?那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岂不是更难看了?应该说,新冠让上面不再那么在意非瘟了,而消费的下降冲抵了可能更高的猪价。有人应该庆幸,躲过了一劫,没有成为风口浪尖。 四、开工率的数据 南方工厂的开工率不理想,尤其是外向出口型的企业,但养猪场和饲料厂却已经开足了马力。从屠宰企业的数据反馈来看,屠宰厂的开工率也是惨不忍睹,间接的见证了消费下降的惨淡。 “卓创资讯”分析师郭丹丹对《证券日报》的记者介绍,7月份以后屠宰企业的开工率一直下滑,低于6月份,开工率为10%-12%,而去年同期是32%”。从开工率上来看,比去年同期也下降了约7成,和屠宰企业的屠宰量数据基本吻合。 以中国最大的屠宰企业“双汇”为例。“双汇发展”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双汇发展屠宰生猪为327.4万头,同比下降61.83%。这个数据和前面的屠宰量、开工率情况基本吻合。要知道,“双汇”是中国屠宰行业的龙头之一,它下降了那么多,有些企业情况更糟。 四、基本判断 1、上半年生猪供应的缺口比我们想象的更大,但因新冠疫情导致的消费下降掩盖了这个缺口; 2、在居民收入降低而猪肉价格居高不下的矛盾下,需求很难有很大的增加; 3、春节作为阶段性的刚需,猪价值得期待。因为哪怕收入再低,春节总要吃猪肉的; 4、在这之前的过度压栏,会导致猪价会出现巨大波动; 5、疫情的发展仍然成为影响猪价的第一因素,因为它对供应量的影响是直接的,这一点需要密切观察,并以此修正对第3、4条的预期。
|
上一篇:低价“鹅蛋”消费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