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加工

生猪屠宰加工企业成本的调查分析

日期:05-06 作者:佚名- 小 + 大

2. 落后产能严重过剩

行业布局与人口分布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偏低,造成了产能总量严重过剩。相当一部分定点屠宰企业设备设施简陋,加工工作模式粗放,屠宰操作规范和检疫制度尚未落实,产品安全、卫生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同时,占行业80%的小微屠宰企业与规模以上屠宰企业争抢原料,使大量先进产能闲置,平均利用率不足三成,导致屠宰企业利润下降,亏损增加。

3. 经营成本压力较大

随着近年来人工料等费用快速上涨,猪肉市场低迷,屠宰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屠宰企业利润逐年降低,甚至出现普遍亏损的现象。调查发现,近几年对国家产业化龙头企业补贴明显减少,对生猪养殖补贴力度也在降低,在冷链物流建设补贴方面缺乏持续性,一些对农超对接补贴落实不到屠宰企业,无害化补贴标准较低,环保严格但缺乏相应补贴,导致规模屠宰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后劲不足。

4. 信息决策依据欠缺

目前,农业部、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委托我会开展“屠宰及肉类加工监测预警分析”、“肉类食品安全风险信息收集及行业预警交流”及“生猪屠宰行业运行监测分析”等工作,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政策,调控市场等提供了准确的政策依据。但目前数据采集面有限,尚未在国家层面建立权威的生猪养殖、屠宰、销售等环节的数据库体系,往往导致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数据采集方面不完整,样本企业报送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四、政策建议

由于肉类食品产业链长、集中度低、安全风险控制难,需要在每个环节严加管控,屠宰环节是重中之重,要保持屠宰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多管齐下,集中力量做到强化品牌影响力、增强监管控制力、提高规模企业竞争力,发挥行业协会影响力,建议如下:

1. 加强品牌创新,推进肉类加工品牌化战略

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的消费需求和对外出口的需要,按照“变大为小、变粗为精、变生为熟、变裸品为包装品”的原则,大力发展肉类精深加工,优化产品结构,创建知名品牌。通过实施品牌化战略,加快推进肉类产品分类分级和优质优价,逐步解决产品同质化、单一化和低水平恶性竞争问题。同时,积极开发市场需求大、科技含量高的优质新产品,提高精深加工产品的比重,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培育和扶持知名品牌,鼓励企业创建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和品牌知名度。

2. 严格行业管理,加快淘汰屠宰落后产能

按照发展“新四化”要求,为加快肉类行业工业化、信息化的步伐,实现与农牧业现代化对接,满足城镇化发展对肉食的需求,建议农业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继续屠宰行业管理的高压态势,坚决取缔非法屠宰场点,整顿不达标屠宰企业,淘汰生猪屠宰落后产能,加快改变小微屠宰企业过多、现代化屠宰企业产能利用率过低的现状。但同时也应该兼顾落后和偏远地区屠宰实际,政策要分步实施,分段监管,不能一下到底,搞“一刀切”,对特殊地区应采取“特别政策+特别监管”,逐步提高落后地区屠宰条件,引导屠宰产业转型升级。

3. 加大扶持力度,缓解规模企业成本压力

提高专项资金支持生猪屠宰加工行业的比例,重点支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支持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质量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等方面创新发展,提倡和引导龙头企业在本地区加强示范带动效应。同时,建议继续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减低畜产品物流成本,清理和查处动物检疫和消毒乱收费、重复收费等问题,支持规模企业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4. 整合信息资源,发挥行业协会带动作用

建议依托行业协会信息交流和联系网络平台,整合当前信息监测、预警等信息平台,尽快推进生猪产业化信息综合平台建设,借助行业协会中介服务职能和行业纽带优势,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建立稳定、长效的信息报送机制,通过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反馈,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同时,通过信息服务等手段,利用信息平台和渠道及时反馈报送企业,实现点面信息数据交换,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上一篇:后疫情时代对食品行业未来发展走向的思考

下一篇:大型猪企期待完善产业套保链条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