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7日,在2019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年会暨猪业发展大会上举办了一场“政金产学研助力生猪养殖转型对话”论坛。全国畜牧总站牧业发展处杨红杰处长,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畜牧与饲料处罗一心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朱增勇副研究员,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猪创新团体岗位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吴珍芳教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马春全教授,广东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卢小红董事长,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小红教授,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孟祥宝副所长,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秘书长蔡更元,九位行业专家对非瘟之下中国养猪业发生的变革、生猪保供政策分析、动物疫病防控升级、养猪集团发展模式变化、全国畜禽种业发展、生猪产业与金融产业融合、智能养猪等话题进行探讨,受到广大行业人的关注与支持。 一、养猪行业利好政策分析 罗一心处长总结了生猪养殖政策的亮点主要集中在“用地、环保、制度”三方面上。 用地上,生猪养殖用地作为设施农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生猪养殖用地空间,允许生猪养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作为养殖用途不需耕地占补平衡;鼓励发展林下规模养殖,省级政策指出允许在Ⅱ、Ⅲ、Ⅳ级保护林地建设规模养殖设施,优先保障安排林地指标。 环保上:规范畜禽养殖场禁养区划定的通知中指出,全面核实禁养区划定依据、范围、面积,关闭和搬迁养殖场户规模等情况,立即整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超划禁养区情形。近期,广东省开展了禁养区划定的排查与调整工作,违法超范围划定的禁养区面积达19000多平方公里,必须严格进行调整。除此之外,进一步简化了养殖项目环评审批,对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建设,开展环评告知承诺制试点,建设单位提交承诺书和环评报告的,可以不经过开工前的评估审查,直接作出审批决定。 制度上:落实省负总责总要求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养猪生态补偿制度,销区政府补贴资金到产区政府,提高地方政府鼓励养殖的积极性。 最后罗一心处长强调,各级政府要不断地提高政策文件的规范化,确保政策的长久有效性,保障生猪产能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二、非瘟之下,中国养猪产业发生的变化 罗一心处长指出养猪业面临两大问题是“环保高要求”与“疫情的高风险”,倒逼着养猪业的加快转型升级。省政府在即将出台《关于加快生猪家禽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中提出了四个转型的方向,即推动小散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转型、推动传统粗放养殖向绿色科学养殖转型,推动小型屠宰厂点向现代化屠宰企业转型,推动调畜禽向调肉品转型。总体来讲,以“高标准与适度规模”为发展方向。 朱增勇研究员谈了三方面的体会,第一、6,7月份时明显感受到规模企业通过收购、合作等方式在迅速扩张;第二、整体生物安全水平和生物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尤其是大规模企业完善明显;第三、智能化、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有利于减少疫情传播的风险以及提高母猪产能的竞争力。 吴珍芳教授指出一方面体现在专业化、集约化的程度在加快;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希望加入大型企业,协同发展。 三、养猪集团组织形式/发展模式方向 吴珍芳教授指出,“公司+农户”与“自繁自养”的发展模式都有生命力,各有优势,养殖企业应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自繁自养模式的成本较低,公司+农户成本相比较高,但创收也会分配给农民,发展速度较快,有利于农业的整体发展。“公司+农户”实际上是将小农户变成高标准的家庭农场,管理更加规模化,带动行业的转型升级。 杨红杰处长指出畜禽良种是畜牧业的芯片,对畜牧业发展的科技贡献率超过40%。但我国种业发展还面临以下难点:部分畜种的核心种源依赖国外资源;生产性能较国外发达国家水平存在差距;种畜禽企业普遍分散、规模小。 为加快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畜禽新品种,提高主要畜种核心种源自给率,农业农村部于2019年7月初首批启动生猪、肉鸡、肉羊、奶牛、肉牛等7个畜禽良种联合攻关项目,由企业带头,集全国的优势力量,培育出中国的配套系与品种。该项目要求,到2022年,形成一批畜禽联合攻关的标志性成果,这对国家种业安全、稳定产业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刘小红教授指出,种业是技术集中度最高的产业,非瘟之下对育种工作的体会与建议如下。第一、组织体系的变革,包括将屠宰经营管理纳入农业农村部部门管理,降低生产者承担的大额风险,提高全产业链应对风险的能力。第二、“调猪向调肉”的发展趋势,提高大规模市场的控制能力,要求提升育种价值;第三、“猪肉主粮化”的政策变革给育种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加强国内种源的培育;第四、育种工作需要国际化,与国际对标,减小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