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

生物安全体系让非洲猪瘟可防可控

日期:10-04 作者:李晨- 小 + 大

“虽然行情回暖,但是我们还没有恢复生猪养殖,我们在等什么?等疫苗。”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农业科学院非洲猪瘟防控与生猪复养技术推介会上,来自天津的一位养殖场负责人介绍,由于养猪场周边三公里以内还有其他散户养猪,生物安全等级评估不过关,所以不能复养。

猪场复养是指猪场发生疫情后,通过清洗消毒等方法清除场内已存在的病毒,并采取综合措施有效阻止病毒再次入场,重新引进生猪开始生产的过程。

而对大多数期待恢复生产的养殖场来说,下一个问题同样紧迫:如何科学、安全的复养?

除了对非洲猪瘟疫苗的期盼,规模养猪场也开始反思管理漏洞。一场生物安全意识的洗礼会否成为中国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契机?

一个百年难题

“我们兽医界有一句很有名的话:‘疫苗是最后一道防线’。”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哈兽研)所长步志高研究员说,生物安全是养殖第一要务,贯穿在始终。如果不强调和坚持生物安全原则,未来可能不得不动用最后一道防线。

从1921年在肯尼亚发现非洲猪瘟以来,各国科学家从来没有停止疫苗的研制。然而,时至今日,尚没有一个可以商业化生产和使用的非洲猪瘟疫苗。

作为自然界中最大的动物病毒之一,其基因组庞大,蛋白结构异常复杂,功能尚不清楚。百年来,疫苗研制不成功的原因,步志高认为有三个:病毒宿主非常狭窄,只有野猪和家猪;细胞宿主也非常窄,主要是猪的原代巨噬细胞;没有其他近亲病毒可以参考。

这直接导致“我们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采取基因缺失的技术方案”。2018年8月,非洲猪瘟进入中国以来,中国农科院第一时间成立了非洲猪瘟防控科技攻关代表组,开展了联合攻关。

步志高认为,疫苗研制的两个卡脖子问题是安全性和大规模生产工艺。

攻关组拿到毒株以后,首先要遴选构建疫苗的策略。近几年,国际上发表了五种被认为有应用潜力的策略,分别是英国一种、西班牙一种、美国三种。“我们借鉴这五种策略,对中国的病毒分离株作了缺失实验,结果发现其中三种达不到目的,还能够完全致死,或者部分致死;有一种失去了免疫效力。”

剩下一种策略是美国科学家发表的。经过深度生物安全评估,攻关组发现它持续感染时间比较长,而且会在同居猪之间感染;更重要的是在体内连续传代时,这个疫苗株可以发生毒力返强。

“最后我们的结论是,欧美所有的现成方案都是不可行的”,必须采取双基因缺失技术方案。安全性评价发现,新的候选疫苗株没有在动物之间水平传播的能力,在体内也没有办法连续传代。“达到了兽用活疫苗的安全要求。”

此外,一直制约疫苗规模化生产的最大瓶颈也得到了突破,实现了原代巨噬细胞工业化生产高效、质量可控、成本经济。近期已向农业农村部提出生物安全评价申请,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认为,哈兽研科研人员的严谨求实精神和能打硬仗作风,高等级P4生物安全实验室和高标准SPF猪(无特定病原感染或携带猪)生物质材料,加上近年来基因组学技术的逐步成熟,以及产学研结合的联合攻关平台,为攻克这道百年难关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场深刻反思

“发生疫病之前,我们在防控疾病上主要靠疫苗和保健药物,有一些简单的生物安全措施,但执行的并不是很到位。所以才会发生猪瘟。”

“我们一直把生物安全作为一个负担,很多猪场不愿意执行。”

“这次非洲猪瘟对我们是一个洗礼,管理者都在洗脑,重新对猪场进行生物安全的评估、修正。”

“区域化猪场生物安全如果不解决,事实上全面复养还是有压力的。”

“一定要站在国家的高度重振中国健康养殖的生态体系,要从这次危机当中吸取教训,做好布局、规划。”

上一篇:防控非瘟,最终还得回归生物安全

下一篇:饲料厂如何防范粉尘爆炸?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