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解浙江省人布鲁氏菌病病例感染来源,探讨当前布鲁氏菌病防控重点,对存在人间病例的县级畜牧兽医邵门开展溯源问卷调查。调查发现:2018年的98例人间病例以职业人群为主,主要为从事羊养殖、屠宰、运偷和羊肉加工、销售的人群,占55.10%;人间病例流行病学相关场点以羊屠宰场为主,占33.67%;人感染的可能途径以接触、屠宰活羊为主,占63.27%;接触的动物或其产品来源不明的病例占44.90%,而接触的动物或其产品来源于省外、省内其他县和本县的病例分别占31.63%, 5.31%和8.16%。调查认为,当前浙江省布鲁氏菌病防控的关键是对省外调入活羊的监管,应加大对违法调运活羊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快牛羊定点屠宰和牛羊肉冷链配送体系建设,协调实施畜牧兽医邵门与卫生邵门、市场监督管理邵门的联防联控,及时深入开展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共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家畜感染后,可发生胎膜炎、辜丸炎、乳腺炎以及各种组织病变,导致不孕、不育、流产等。人主要通过接触病畜的流产物、被布鲁氏菌污染的环境、动物产品(如牛羊肉和牛奶等)感染布病。人布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发热、乏力、多汗、脾大、关节肌肉疼痛等较为常见,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以骨关节受损、血液系统受损、肝损害最为常见,部分患者可出现多系统受损。 20世纪50年代以来,布病随外地奶牛的引进而传入浙江省,并在局部地区牲畜间传播。从1990年之前的几次畜间布病疫情调查来看,浙江省畜间疫情比较严重,如1963年调查发现,杭州市某奶牛场奶牛布病阳性率高达22.28%。之后,经过全面落实“监测+检疫+扑杀+消毒”的综合防治措施,几十年内畜间布病疫情一直较为稳定,人间也未发现新的感染病例。1995年,经省卫生厅、省农业厅联合考核,浙江省达到了布病控制区标准。这之后的一段时间,畜间布病感染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居民对牛羊肉及奶制品需求量的增加,省外活羊调入量和家畜饲养量不断增多,导致家畜布病流行率逐渐上升,人布病病例数也随之升高。为强化布病防控工作,2017年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卫生和计生委联合印发《浙江省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7-2020年)》,计划到2020年,形成更加符合全省畜牧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要求的布病防治机制,显著提升布病监测预警能力、移动监管和疫情处置能力,全省达到布病净化标准。2018年是浙江省布病防控的关键一年,为了解当前浙江省人布病病例感染来源,找出布病防控工作中的关键点和薄弱环节,开展了本次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问卷调查 根据浙江省卫生部门提供的人布病病例信息,对存在人布病病例的县级畜牧兽医部门,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病例职业、流行病学相关场点以及溯源场点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等。 1.2统计分析 利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病例溯源情况以及流行病学相关场点等。 2 结果与分析 2.1基本情况 全省共发放调查问卷103份,收回问卷98份。经县级畜牧兽医部门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核实,2018年全省共发现人布病病例98例。 2.2病例职业 2018年确诊的人布病病例中,从事牛羊饲养、运输、屠宰加工、销售等相关职业人群偏多,约占60%,其他为非职业人群或职业不明(表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