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催化特定生物化学反应的一种生物催化剂。酶制剂作为添加剂应用于饲料中已有 40 多年的历史 ,目前已在国内大部分的饲料中得到了应用,酶制剂已成为饲料中的一种常规成分。本文综述了饲料酶的种类、作用机理、在蛋鸡上的应用效果以及影响效果的因素,对酶制剂在蛋鸡上的合理使用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一、饲料酶的种类 根据酶的作用底物可将饲料酶分为消化酶与非消化酶。消化酶主要包括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这些酶可在动物消化道内产生,其催化反应的产物可直接被动物利用。非消化道酶主要包括非淀粉多糖酶(木聚糖酶、果胶酶、甘露聚糖酶、β-葡聚糖酶 、纤维素酶等)、植酸酶可以定量地替代无机磷饲料,提高饲料中多种养分的消化率。 二、饲料酶的作用机理 1、消化酶 饲料消化酶的主要作用是补充内源性消化酶的不足,提高饲料养分的消化率。一般情况下 , 正常健康的成年家禽在适宜的生产条件下, 可以分泌足够的消化酶用以分解饲料中的淀粉 、蛋白质和脂类等营养物质,在应激条件下,其消化酶的分泌量会大大减少。幼龄家禽由于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各种消化酶分泌不足。因此,在幼龄家禽和应激条件下成年家禽的日粮中,添加外源性消化酶,不仅可以补充内源酶的不足,并且能激活内源酶的分泌,有利于家禽对饲料养分的消化吸收。 2、非消化酶 2.2.1 非淀粉多糖(NSP)酶 非淀粉多糖(NSP)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广泛存在于各类植物性饲料中,其中麦类含量大,难于被家禽自身分泌的消化酶所分解。由于植物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被细胞壁包裹 ,难以接触到消化酶,因此,NSP 是影响谷物类日粮中营养物质利用率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之一。NSP 酶通过分解NSP,释放被细胞壁包裹的淀粉、蛋白等营养成分,降低可溶性 NSP 造成的粘稠食糜的粘度而发挥作用。NSP酶可破坏植物细胞壁,提高饲料养分消化率。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而植物细胞内容物则为淀粉等营养性多糖及蛋白质。细胞壁不可消化的物质阻碍了消化酶与细胞内容物直接接触,影响其消化。NSP 酶如纤维素,半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和果胶酶等,可降解植物细胞壁中内源酶不能消化的成分,把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 NSP 分解成可被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糖类,释放细胞壁包裹的淀粉、蛋白等,使其更充分吸收利用,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 NSP 酶可降低肠道食糜粘度, 提高养分消化率。NSP 分为水溶性非淀粉多糖 (木聚糖 、β-葡聚糖、甘露聚糖、果胶等)和非水溶性非淀粉多糖(纤维素、木质素等)。特别是水溶性NSP,溶于水后具有极强的吸水和持水能力,通过增加消化道的食糜粘度降低肠胃运动力,阻碍酶与底物的结合,从而阻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另外,NSP 可直接与消化酶结合,从而降低消化酶活性,降低营养物质消化率。在日粮中加入NSP酶,可将高粘度的水溶性NSP水解,产生粘度低的小分子多糖片段,进而降低食糜粘度,解除 NSP对养分和内源消化酶的扩散阻碍作用,使饲料养分的消化率和吸收利用率得以提高。 NSP酶可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减少家禽后肠道有害微生物的繁殖。NSP导致饲料消化率下降,导致大量未消化的饲料滞留在大肠,导致异常发酵,对动物肠道微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产气荚膜梭菌的增值产生大量毒素,该毒素可导致肠道粘膜坏死,引发坏死性肠炎。添加 NSP 酶可有效改善这一状况。木聚糖酶可将木聚糖降解为木寡糖,木寡糖可高选择性促进乳酸菌与双歧杆菌的增殖,但对大肠杆菌、肠球菌等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甘露聚糖酶可降解甘露聚糖生成甘露寡糖,甘露寡糖可选择性与病原菌表面的吸附性纤毛结合,阻止病原菌在肠道上皮细胞的定植与繁殖。 2.2.2 植酸酶 植酸梅是降解饲料中植酸及其盐类的酶类。饲料中玉米、大豆、豆饼及谷物中的磷大部分存在于植酸和植酸盐中,这种形式的磷不能或很少被家禽利用,同时植酸及其盐还与家禽消化道内微量元素鳌合,影响矿物元素的吸收利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将植酸和植酸盐水解成肌醇和磷酸盐,供动物体吸收利用,提高磷的利用率和骨骼矿化程度,减少饲料中磷源的添加和粪便中磷的排出,减少环境污染。日粮中添加植酸酶还增加钙、镁、铜、锰、锌和铁等矿物元素的生物利用率,提高能量、蛋白和氨基酸的消化率,减少饲料中无机磷的添加量,从而节约饲料成本 。 (未完待续) |
上一篇:中国生物饲料开发与应用研究进展
下一篇:秸秆草粉制作发酵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