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疫情值得我们思考和改进的问题很多,我们的产业养殖模式和养殖方式、生物安全等,规模化养殖一定要注意适度规模。”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汉春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显得很严肃,这位农业专家对我国养猪产业一直高度关注。 在杨汉春的眼里,此次非洲猪瘟给中国养猪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将督促整个产业向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 一、对产业影响巨大 从去年8月开始,非洲猪瘟在我国出现并在全国范围蔓延。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消息,截至本月初,共在28个省市发生了111起,涉及生猪和野猪。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各个部门的大力防控下,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关于非洲猪瘟的新情况还在不断出现。3月15日,农业农村部又发布了非洲猪瘟防控的新措施,要求加强屠宰环节非洲猪瘟检测工作。 非洲猪瘟对整个产业的影响还在继续。据杨汉春介绍,2018年由于猪瘟疫情的影响,特别是下半年以来,我国的生猪养殖规模连续走下坡路,基础产能不断下滑。 “尤其在生猪养殖方面,2019年元月以来,无论是猪的存栏还是母猪的存栏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下降,达到十年来下浮的最高峰值。”杨汉春表示,这预示着可能到今年下半年生猪出栏会减少,猪肉市场供给问题有可能出现偏紧的现象,尤其在三季度以后,猪价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也持相同的观点,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非洲猪瘟)对养猪产业是一个致命打击或者毁灭性的疾病,非洲猪瘟病毒对猪的死亡率可以达到百分之百。”陈焕春院士对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关注多年,手头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许多数据他都能信手拈来。他表示,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养猪数量超过世界一半,占53%。从我国猪肉的消费比例来说,猪肉占肉类消费品的62%,另外猪肉是最大单项农产品,最受我国老百姓欢迎。 “所以可想而知,非洲猪瘟对国计民生非常重要,虽然不感染人,对人没有危害,但是对养猪业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陈焕春说。 二、暴露了突出问题 在陈焕春看来,我国养猪产业目前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规模大的大、小的小,两极分化严重,非常不利于疫病的防控。而这次非洲猪瘟又进一步凸显了这些问题。 根据陈焕春的调查,我国每年出栏生猪约7亿头,500头以上母猪的大型规模化养殖约占28%,另外70%多是500头以下规模的。 “500头以下规模将是我国未来养猪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因为规模太大以后,防疾病和抗风险的压力也就很大,5000头或者1万头母猪发生了疫病损失很大,几百头母猪如果出现了疫病,马上处理掉,损失就小得多,防控和措施采取也有力得多。”陈焕春说。 实际上,近年来,一些地方一味强调规模化养殖,有的地方政府还会在用地、补贴方面给予支持,使一些养殖场规模不断扩大。在许多农业专家看来,这种一味求大的方式并不符合养殖业的规律,此次非洲猪瘟的爆发,让那些“大户”吃了大亏。 业界普遍认为,我们现在有5000头规模母猪的养殖场,对于这么大的规模,未来包括猪舍的设计、选址,还有生物安全措施等全部要做彻底的改变,才能更好防控猪瘟。“这是值得我们思考而且是养殖企业都需要去做的事情,太重要了。”杨汉春说。 在一些行业专家看来,我国养猪产业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是行业快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 “养猪产业发展比较快,但发展底子薄,包括人才、技术还没有跟上,所以一些动物疾病一来,就暴露出比较多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客观事实。”陈焕春说。 但是陈焕春认为,我们必须要快速吸取教训,要警醒,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短处,然后不断地改进完善。“(非洲猪瘟)把生物安全措施、把养殖者和从事动物疾病防控的人都猛击了一掌,提醒大家以后要把生物安全控制好,不但把非洲猪瘟控制了,还要防控其它动物疾病。” |
上一篇:中国养猪业产值在经济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