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营养代谢病的防控技术研究的关键是寻找并确定示病性的生化指标,进而研发针对性的简易快速检测技术。肉羊体系普通病岗位在基于胶体金技术的绵羊妊娠毒血症和瘤胃酸中毒早期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针对肉羊瘤胃酸中毒及应激综合征、尿结石症研制出了相应的防控药物及新剂型;构建了肉羊冷、热、长途运输应激模型, 为肉羊多发性应激综合症的致病机理研究、防控技术产品开发奠立基础。 ⑤开展了种羊场口蹄疫、布病净化、规模场小反刍兽疫、支原体肺炎净化技术示范的工作, 在全国肉羊主产区建立了多个综合防控示范基地,培训了大量基层技术人员,解决了我国规模化养殖场动物疫病诊断、疫苗免疫、综合防制等多项关键技术问题,摸索并初步建立了适合于我国规模化羊场的疫病综合防治模式。 ➤ 屠宰与加工方面 ①开展了肌联蛋白和肌球蛋白调节轻链(MRLC)磷酸化调控羊肉嫩度理论研究, 揭示了肌联蛋白通过Ser 810、Ser 7478、Ser 24795 和Ser 33897 位点去磷酸化,肌球蛋白调节轻链通过15 位丝氨酸磷酸化影响肌动球蛋白解离进而影响宰后肉嫩度的机制。 ②开展了传统烤羊腿工业化加工技术研究,基于过热蒸汽联合红外光波烤制技术开发了即食烤羊腿新产品,实现了传统烤羊腿特征品质保真。 ③开展了基于COI 序列的羊肉掺伪非定向筛查技术研究,建立了羊肉非定向鉴定方法,实现了羊肉与其他畜禽肉以及绵羊肉与山羊肉的有效鉴别。 ④开展了饲料营养降低羊肉滴水损失机制研究,明确了番茄红素主要通过Ca2+通道控制钙蛋白酶的活性,使肌纤维蛋白(TPM3、TNNC1、MYL4、MYL2)发生降解,维生素E 通过直接调控钙蛋白酶,使肌纤维蛋白(TPM3、TNNC1、MYL2)发生降解,进而降低滴水损失。 ⑤ 开展了羊尾油脂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建立了羊尾油脂的非靶向代谢组和转录组。 ➤ 生产与环境控制方面 ①在羊舍环境测控系统研发方面,提出了羊舍环境监测及预警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案,例如通过运用ZigBee 无线通信技术和TCP/ IP 协议, 并对羊舍环境的温度、湿度、NH3 浓度、CO2 浓度实时采样,稳定传输给PC 端软件,当相关参数超过阈值时自行报警,使羊舍的环境参数变化在设定范围内,保证羊舍环境适宜羊生长。 ②在羊舍设施设备方面,研发出便于羊场肉羊性能测定的移动称重装置、便于收割周边草场饲草资源的便携式割草机及一系列羔羊人工哺乳设备,包括羔羊哺乳球、简易型羔羊哺乳器和集约型羔羊哺乳器等羔羊人工哺乳设施。 ③规模化羊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目前养羊场粪污处理利用主要方式是好氧生物发酵处理技术,并通过进一步研究显示采用坑储羊粪处理法、塑料大棚风干处理法、密闭式大棚发酵处理法等几种方法能更好地控制温度和通风,堆熟时间相对传统式明显缩短,更适用于中小型肉羊场的粪污处理。 3 我国肉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规模化程度低、发展缓慢,制约了肉羊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中国畜牧业年鉴(2004—2017)》统计数据, 2003—2016 年,100 只以上羊场数量占全国羊场总数的比例仅从0.6% 增长到3.16%,可见散户和小规模户仍是我国肉羊产业的养殖主体,重大疫病防治以及畜禽良种、标准化生产等技术推广难度以及产业发展的市场风险依然较大,不利于我国肉羊产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 我国肉羊产业规模化发展进程缓慢可能的原因: ①农村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降低了散户或小规模户的草料成本,农村闲置房屋也可作为羊舍,降低了其羊舍投入;②以往废弃物处理监管不严,通常进行简单防疫即可,饲养管理要求低;③屠宰时检疫验收环节监管不严,散户或小规模户销售不难;④单只羊的成本相对较低,养殖周期较短,在高羊价下回报率较高。因此,肉羊产业进入门槛低,散户或小规模户生存空间较大,并且缺乏扩大养殖规模的资金和技术,高市场风险也降低了其扩大规模的积极性。 3.2 畜牧业技术推广机制不完善,制约了肉羊产业现代化发展 畜牧业技术包括良种技术、经营管理技术、羊舍建设技术以及饲草料合理搭配投放技术等。 ①肉羊良种是影响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我国目前有近3 亿只的羊存栏量,但同质化较严重,我国丰富的良种资源优势未能得到有效发挥。虽然很多省(区)投入了大量成本从国外引种,希望通过杂交改良地方品种的生产性能,但国内缺乏统一的肉羊良种生产性能测定、种质评价和质量认证的权威机构,市场内种羊质量参差不齐。 |
上一篇:2018年我国奶业形势回顾与展望
下一篇:2019年肉牛牦牛产业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