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俗称包虫病(Hydatidosis),是因棘球属绦虫的中绦期幼虫-棘球蚴(hydatid cyst)寄生于宿主的组织器官如肝脏、肺脏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分布于以牧业生产为主的地区。我国主要的流行地区是牧区及半牧区的地区,如: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西藏等。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棘球蚴病列为全球通报的传染性疫病,归属为多种动物共患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归为被忽视的17种热带病之一,同时也被列为被忽视的人兽共患病。我国把棘球蚴病归为法定丙类传染病,必须上报疫情。 一、病原学 棘球属绦虫的成虫寄生于犬科动物的小肠内,虫卵随犬科动物的粪便排出体外而污染周边环境如草原、水源等,若其被中间宿主如人或羊等吞食后便进入十二指肠,在消化液的作用下,虫卵内孵化出的六钩蚴钻入肠壁随着血液循环入侵门静脉系统,大部分幼虫被阻挡于肝脏,进而发育成包虫囊,部分幼虫可进入肺脏或散布于其他组织器官,形成有感染性的棘球蚴,最终发展成为包虫病。草食动物的组织器官若被犬、狼等犬科动物吞食后,则棘球蚴进入小肠肠壁隐窝内经7-8周发育为成虫,完成其生活史。人虽然是棘球蚴的中间宿主,甚至有些地方人的感染率较高,可达7%以上,但其不参与棘球蚴生活史的循环链。 目前被世界公认的有9个种的棘球属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加拿大棘球绦虫、石渠棘球绦虫、伏氏棘球绦虫、少节棘球绦虫、马棘球绦虫、奥氏棘球绦虫和猫棘球绦虫。我国主要有4种棘球属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加拿大棘球绦虫、石渠棘球绦虫。引起人包虫病的虫体主要是细粒棘球绦虫(囊型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绦虫(泡型包虫病),其中细粒棘球绦虫的危害最大。该虫种的成虫较小,体长一般小于或等于1cm。虫体分节,但体节不超过5节。细粒棘球绦虫的成虫是绦虫中最为短小的虫种之一,但相比棘球属中其他虫体,其体型最长,体长2-7mm,平均3.6mm,整个虫体除头节和颈节外,仅有一节幼节、成节和孕节,偶有多一节者。虫卵为卵圆形,被覆着双层胚膜,胚膜内有六钩蚴,有较强的抵抗力。此外,胚膜外的“卵壳”可见于新鲜粪样中的虫卵,但较易脱落。所有绦虫的虫卵基本相同或相似,以至于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区别。棘球蚴是圆形的囊状体,但因寄生时间、寄生部位以及宿主的不同而异。棘球蚴属单房性囊,组成物为囊壁和囊内容物,如生发囊、原头蚴、子囊、孙囊和囊液。囊壁外由宿主的纤维组织膜包围。 |
上一篇:人间狂犬病发病人数十年下降八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