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南猪北养将大大放缓 这几年,由于规模化养猪发展的强大需求,一般单个项目的土地需求都在1000亩以上,如果不能配套屠宰和制品类能带来税收的项目,地方政府大多不愿意提供土地。所以,很多企业选择了到东北三省和内蒙发展,形成了一哄而上的“南猪北养”景象。 愿望归愿望,实践归实践。跟多企业落户东北以后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 1、由于天寒地冻,圈舍因保温需要而大大增加基础投资; 2、 虽然土地广袤,但政府并不会在环保上网开一面。 实际上,在东北养猪成本并不低。而且,由于很多养猪的地方人烟稀少、生活不便,很难吸引到人才。多家大规模产业链企业其实均已表示明显悔意。对此,我在2018年初曾三次撰文连载了《东北出现的养猪大跃进就是个大坑》详尽阐述了东北养猪大跃进的弊端。一是《东北出现的养猪 “大跃进”就是一个大坑(上)》;二是《“东北养猪大跃进”或将严重导致猪价破坏性下跌》;三是《答疑东北养猪是个“坑”的质问》。 此次非洲猪瘟疫情更是给规模企业带来了新的问题。按照农业部的构想,未来的政策是生猪实现就地屠宰,变运猪为运肉。这样一来,像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开始转变思维:过去,南猪北养,实际上是把养殖这个环节放到了东北,由东北承载土地和环保问题,而屠宰和制品则放在销区,既有GDP,也有税收。但如果实施新政,实际上销区没有任好处,只是出钱买肉,还要承担菜篮子的压力。政策转向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了。 这次,江苏省提出猪肉自给率稳定在70%以上,实际上已经很明确了底线,外地猪进入江苏,只能是补充,而非主流。我想,江苏是第一个,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个。此次非洲猪瘟出现后,所有疫区中,东三省和山西的猪价最低,更是引起了规模养猪企业的深度反思。综合以上因素,料想南猪北养的情况会大大减少。 南猪北养的现象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影响下会大大减少,但若要发展规模养殖,单一地块的需求还是很难满足,怎么办?其实江苏已经给出答案:实行“企业+农户”合作经营。这样,育肥猪由农户去养,等于把最大的一块的土地需求分散了。而且这样还可以适当照顾到传统养户的民生需求。如果不出所料,在不久的时间里,江苏还会出台配套政策。 我有几点感触: 1、农业部划区规划虽未夭折,但已经无法完整执行了; 2、南猪北养在短期内基本上不会在有一哄而上的现象了; 3、除京津沪三地外,其余各省区基本上都会规划猪肉基本自供。 |
下一篇:吴冬荀:2019年机遇与挑战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