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农村农业部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生猪出栏6.89亿头,疫情处置中扑杀的91.6万头生猪占全国出栏量的比重仅为0.001%,生猪市场供应总体仍相对宽松。 陕西省物价局价格监测分局分析,春节前本应是猪肉需求旺季,但受生猪疫情影响,区域性生猪供应逐渐偏紧,生猪价格上涨区域增多,后期猪肉价格仍有上涨空间。 猪肉价格的变化用“猪周期”可以说明,每2年一个猪周期,周而复始。 2012年4月到2014年5月为2年低谷期,猪价在20元/公斤左右波动;2016年6月份达到最高点21.1元/公斤;直到2018年4月,再次回归到20元/公斤。 汉中顺鑫鹏程食品公司总经理史俊鹏表示,“非洲猪瘟让本轮猪周期开始变化,在生猪政策由调猪转为调肉的情况下,生猪养殖及屠宰业的去产能进程也将加快,后期猪价会继续上升,但是属于低谷期的上升,幅度不会太高。” 值得关注的是,非洲猪瘟下,鲜肉销售市场也淘汰了一批“野摊位”。 小军肉铺负责人田军荣告诉记者,“非洲猪瘟对我们带来的好处更多。市民在购买肉制品上更加慎重,一些野摊、小摊基本没人光顾,正规肉店、老牌肉店生意火了起来。特别是年前到了做腊肠的旺季,店铺日销量达4000斤以上。” 三、“品质“突围 1月3日,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疫情应急指挥部会议强调:非洲猪瘟是一场持久战。 随着疫情的控制,猪市已经进入了后“非洲猪瘟”时代。 在史俊鹏看来,后“非洲猪瘟”时代的特征是:中国养猪行业从高速发展期,已经走向了成熟期,猪肉价格趋于稳定,高峰价格不怎么高,低谷不怎么低,但职业养猪人处于低谷期的时间比较长。 从疫情发展来看,非洲猪瘟在全球70多个国家发病,但中国最严重,防治方法从最初的3公里半径全杀,到后期缩小到场、圈,哪个圈发病,处理哪个。特急病转换成了慢性病。相应的伤亡率也减少到5%,将来会成为一个常态性猪病。 从猪周期来看,非洲猪瘟让猪周期加长,生猪产业链上的各个业态面临重新洗牌,如零散养殖户越来越少,规模化、专业化养殖户越来越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屠宰、流通愈加规范严格,肉品跨区流动将成常态,区域性养殖和产出会重新趋于平衡。 肉品的跨区域流动依靠的是冷链物流,在此背景下,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布局畜禽产品冷链运输、冷鲜上市,并加快产业链布局。 三原顺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明表示,“今年,我们会在屠宰和深加工方面投入,建成整条生产链,依靠冷链物流体系,在零售新业态上继续开拓市场。” 陕西本土肉类加工企业西安市惠品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志英认为,非洲猪瘟让行业在去年8月形成一个分水岭,整个行业面临着重新洗牌。未来,更多的企业不会再盲目建厂扩张,而是专注于品牌建设,加强自身直营店建设,用品牌去赢得消费者。 实际上,疫情期间,杨凌本香农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高端冷鲜肉的生产企业之一,不但产能没有收缩,反而市场上供不应求,成为行业中“品质”突围的代表。 “消费习惯的改变和疫情共同影响下,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2018年,我们向市场供应10万头毛猪,事实上,市场上还有很大需求空间。今年,我们会进一步扩大产能,深耕市场。”杨凌本香农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福增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