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通报了多起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中发生的违法违规事件。下一步生猪养殖简单“关停减”不是出路,还应在环保措施上下功夫。 11月底,农业农村部通报了多起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中发生的违法违规典型事件。包括拒绝监督检查、不履行疫情报告义务、非法购买及调运生猪和种猪等情况。 一系列人为因素可能,令蔓延形势本已严峻的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变得雪上加霜。不仅如此,随着对此次疫病传播的了解不断深入,此前曾被认为风险较小的冷鲜肉运输,亦被相关部门证明是可能令疫病蔓延的不确定性因素之一。 为加强应对,不断加强检验检疫是题中应有之义。此外,亦有越来越多的相关人士在宏观层面反思提出:“限制养猪区”和“养猪发展区(包括适度和大力)”等产业布局,可能亦须进行适度调整(11月底,相关部门已提出“销区恢复产量”)。 “2015年底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国际粮食与食品安全峰会上,我就提出国内农产品存在总量与质量、品种与结构、需求与资源、成本与收益四大问题——包括南水北调、北粮南运和北粮南猪——等资源不匹配问题。”生猪养殖简单地“关停减”不是出路,还是应该在环保措施上下功夫。”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原副司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研究员方言对《财经》记者表示。方言曾在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多年参与农产品政策制定和主导多个农业规划,针对近年来生猪产能结构调整及其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未来中国生猪养殖如何布局等问题,近日她接受了《财经》记者的专访。 《财经》:此次非洲猪瘟在国内爆发后,有观点认为可能与猪肉的进口增加有关,并指出中国应进一步增强自身产能。这些说法有无根据? 方言:2007年以后中国猪肉进口增加,进口来源国主要是丹麦等国家,后来放开美国对华出口(随着中国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近两年来美国的猪肉产能也在增加)。但近一段时期以来,受制于一系列大的环境因素,也有一些非传统地区进口。但疫病传入的成因很复杂,要以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为准。 具体到此次非洲猪瘟的传播问题,我近期也跟国内外的一些专家进行过沟通,情况确实比较复杂。比如有的专家称,非洲猪瘟传播源复杂、病毒体积大、点位多、变异速度快,目前还没有疫苗。虽然现阶段我们还很难确定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但是加强口岸检验检疫,严格监管是必不可少的。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 其一:从整体格局来看,中国猪肉的产量大概是5000多万吨。近年来因为诸种原因,出栏量减少了大约4700万头(约330万吨猪肉产量)。中国的猪肉消费已经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减少一点产量,问题其实并不大。但从长期来看,因为养殖环境容量有限,中国还是需要利用世界市场进行一部分资源调节的。 其二:在整个农业体系当中,有两个收益不错且工业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一个是海洋捕捞,再一个就是饲料行业。近期因为种种原因,相关协会对猪饲料的配比进行了一定调整,这涉及到了行业标准的改变,业内有专家认为可能会对猪肉的品质及生猪的养殖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应该试点后再推行。我觉得这些观点值得引起重视。 其三:从目前行业部门公布的数据来看,有20个省发生疫情,扑杀60万头猪。从数量上看,对市场供给的影响有限,关键是不要人为炒作,扩大恐慌心理。 《财经》:在猪肉进口增加的同时,包括将优势产能向北方玉米带集中,南方不少地区产能缩减,中国近年来生猪养殖的格局是否呈现出“南猪北养”的态势?因近期疫病出现,不少人也在反思这一转变的多重影响。 方言:中国传统的“北粮南猪”的格局是长期形成的,南方生猪产能约占2/3。从产业布局的角度来看,近几年来国家针对农业生产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北方具有玉米生产优势,所以有意识地在北方增加了一些生猪的养殖;此外,一些传统养猪大省减少存栏,以养猪大省四川为例,近年来减少了不少养殖量,这与其人口大量外出务工有关;此外就是环保的压力。近几年来,江浙一带、冀鲁豫和广东湖北等省区市,生猪养殖下滑趋势比较明显。浙江一带减了500万头生猪,这与其环境整治的压力比较大有关。再比如无锡太湖周边,数公里范围内都不让养猪了。从整体来看,中国重要的水源地附近,都呈现出了较大规模减少生猪养殖的态势。 |
上一篇:温氏与牧原养殖模式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