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良种繁育环节,生猪批次化生产技术针对专业化、规模化养猪生产需求,利用药物分批次控制后备母猪的同期发情进入批次化生产流程,解决猪场工作无规律、猪群整齐度差、疫病防控风险大的问题,大幅提升猪场产能,改善猪群健康状况。生猪屠宰损耗控制技术更是解决了产业急需,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研究员张春晖说,该技术围绕宰前应激、屠宰损耗控制及宰后减损提质三个方面,开展了技术创新与应用,在加工环节上实现了屠宰减损、提质增效。 三、种养结合推动生猪产业绿色发展 随着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环境压力巨大,如何种养结合,实现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也是生猪产业必须直面的问题,更需要科技为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撑。 河南省是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省,花生产量占全国近1/3。项目示范基地驻马店既是河南省生猪产业第一大市,也是全国生猪出栏量第一大市。如何把当地特色种植产业与生猪产业结合?花生副产物利用新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河南每年花生种植加工后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其中花生粕150万吨,花生秧500万吨。由于利用技术落后,导致大量的花生副产物未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该技术综合氨基酸平衡、酶制剂应用和霉菌毒素脱除,优化育肥猪饲料配方,开发出“育肥猪花生粕专用预混料”,应用该预混料使用花生粕,50-80kg,替代5%豆粕;80-110kg替代10%的豆粕,不影响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测定了河南省花生秧的常规养分;母猪日粮中以优质花生秧替代麸皮,妊娠1-90d添加20%,妊娠90d-断奶添加6%,对母猪繁殖无负面影响,而且能降低母猪便秘比例该技术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在项目示范基地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推广花生饼粕、秧的综合利用技术,实现了花生副产物的就地消化,促进了产销融合,在中美贸易战的关口,减少了对豆粕的依赖,降低了花生秸秆废弃对环境的污染;应用该技术,还可使每吨育肥猪饲料成本节约20元,母猪料成本降低100元。 张宏福研究员表示,科技创新成果要尽其可能地向企业,向行业,向社会扩散,更为“接地气”地与实际生产进行对接,推动行业发展创新。项目还将继续以绿色投入品、节本增效技术、生态循环模式、绿色标准规范为主攻方向,支撑引领生猪养殖绿色发展。 |
上一篇:未来几年养猪业的七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