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牛营养与环境 提高氮磷转化率,降低甲烷等减排是营养与环境方向的研究重点。在日粮中添加β - 甘露糖、过瘤胃氨基酸和蛋白、精油以及蒸汽压片玉米替代玉米可提高氮利用率。日粮中添加亚麻籽、亚各灵、单宁酸、辛酸环糊精复合物可降低甲烷排放。通过厌氧发酵、固液分离的方式可减少粪便中甲烷释放量。 ➤ 后备牛饲养 后备牛的营养对于泌乳期生产性能有重要意义。Duun 等发现,10% BW 初乳使得犊牛3 日龄血浆IgG 浓度增加,肠炎发病率降低。 3.3 奶牛常见病防控研究进展 ➤ 传染性疾病 快速、灵敏、准确的疫病检测方法一直是研究重点。2017 年,研发的布病检测技术包括基于DNA 活化的胶体金纳米颗粒的可视化检测方法、基于噬菌体的单个细菌检测技术。Falkenberg 等应用流式RNA assay 方法改进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 的检出效率, 这是在单细胞水平BVDV 原位检测的首次报道。Cortese 等发现减毒BHV-1、BRSV、BPIV-3 免疫后可产生较高水平的干扰素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IgA 抗体。 ➤ 常见普通病 为研究饲喂频率能否降低奶牛患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机率,Macmillan 等发现患有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奶牛尽管1 d 的采食量减少,但通过增加饲喂频率可以减少奶牛患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机率,同时增加牛奶乳脂率。此外,在干奶期乳腺内接种乳酸菌可作为预防奶牛乳房炎的方法。治疗乳房炎时,72 h 的休药期可消除阿莫西林(AMX)等β - 内酰胺类抗生素,使其含量低于最大残留限定。 3.4 牛奶质量监控和乳制品加工技术进展 ➤ 牛奶及奶制品药物残留检测技术 2017 年,国际奶及奶制品药物残留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抗菌药物、激素类、霉菌毒素以及环境污染物如重金属等。Naik等开发了快速、半定量的胶体金侧流层析免疫分析方法(LFIA),可筛选牛奶样品中的土霉素残留物,检测在5min 内完成,无需任何设备。Atanasova 等开发了一种灵敏而快速的基于磁性纳米粒子的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生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1 ,检测限为2.9 pg/mL。Li D 等发现一种简单、高效的乳粉痕量污染物快检方法,以银纳米载体优化色谱与拉曼散射检测结合,得出乳粉中三聚氰胺、双氰胺和硫氰酸钠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100、10 mg/L。 ➤ 液态奶及乳制品加工业进展 新产品和技术开发仍是液态奶及乳制品加工研究重点。Valsasina L 等研究了高达400 MPa 的动态超高压均质技术,与传统热处理相比,能耗低,保护环境。Tanguy G 等研发出了一种三串联薄膜旋转蒸发器取代传统的喷雾干燥进行乳粉生产,干燥步骤比传统工艺节能高达32%。 4 国内奶牛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4.1 繁殖与育种技术进展 ➤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进一步完善 2017 年奶牛生产性能测定项目运行10 年,全国建设DHI 中心31 个, 标准物质制备实验室和奶牛数据中心各1 个;参测奶牛场1 567 个、参测奶牛达到112.8 万头;初步建立中国荷斯坦牛品种登记体系,累计完成157 万头荷斯坦牛的品种登记,4.4 万头奶牛的体型鉴定;参测奶牛平均日产奶量29 kg,比2008 年提高5.2kg,体细胞数量每毫升30 万个,乳蛋白率、乳脂率分别达到3.32% 和3.79%。 ➤ 奶牛繁殖性状全基因组关联的分析研究 Qin 等和Liu 等首次对中国荷斯坦牛种公牛的多个精液性状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确定ETNK1、PDE3A、PDGFRB、CSF1R、WT1、RUNX2、SOD1 和DSCAML1 等8 个新发现的基因可作为影响公牛精液性状的候选基因,该结果可作为深入研究中国荷斯坦牛种公牛精液性状的遗传机制及标记辅助选择的基础。Liu 等2017 年确定了IL6R、SLC39A12 及CACNB2 等6 个荷斯坦牛繁殖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 ➤ 奶牛同期发情- 定时输精技术研究 奶牛人工授精(AI) 仍是国内研究热点。于淼等 在石河子地区对规模化牛场300 头奶牛用5 种(GPG、PPGPG、PGGPG、P47GPG 和P45GPG) 同期发情- 定时输精技术处理,结果发现P47GPG 和P45GPG 法的情期受胎率最高,分别为45.3% 和56.3%。 4.2 饲料与营养技术进展 ➤ 碳水化合物营养 碳水化合物主要集中于新饲料开发。甜高粱青贮代替玉米青贮不影响泌乳后期的牛奶乳成分,甜菜代替日粮中15%~20% 的玉米不影响总肠道淀粉消化率。孔庆斌等 发现控制玉米粉碎粒度在800~1300 μm,超过2 000 μm 的比例低于5%~10%,能够有效改善淀粉消化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