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日益关注“消费与安全”的时代,食品安全已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鸡蛋,作为老百姓日常消费的必需品,尤其引发关注。 正值3.15之际,记者就“您最关心的鸡蛋问题有哪些?”为题,向社会广泛征集消费者意见。结果显示,关于“现在鸡蛋品种那么多,如何挑选到一枚好鸡蛋?”“土鸡蛋是否真的更营养?”“抗生素超标、禽流感不时发生,鸡蛋的食品安全值得担忧吗?”等问题,成为大众集中关心的问题。关于鸡蛋,大家由最开始关注的“安全”增加到关注“品质”。就这一系列问题,记者专访了世界家禽学会主席、国家蛋鸡技术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宁,以科学的精神权威解读消费者的疑问。 【嘉宾介绍】:杨宁,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现任世界家禽学会(WPSA)主席,为首位担任此职务的中国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专家。 记者:随着消费升级,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关注食品安全。鸡蛋是人们最为常用的营养食品之一,天天都要吃,但现在市场上鸡蛋的品种以及品牌繁多,消费者一方面不知道如何判断什么鸡蛋更好,另一方面也担心鸡蛋的食品安全、是否值得长期信赖?站在专家的角度,您有什么看法? 杨宁:肉、蛋、奶,被称为国民营养“金三角”。一枚鸡蛋,含有孕育一个生命体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据统计,我国一年消费鸡蛋总量为4000亿枚,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7倍。所以我给大家的一个信息是鸡蛋是我们最值得去享用的优质食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蛋品生产与消费者国,作为中国蛋鸡技术体系的首席科学家,多年以来,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的使命就是为中国人奉献一枚放心鸡蛋。同时,这是一个重大而繁杂的课题,需要整个蛋鸡产业的共同努力。 不过,根据我国蛋鸡产业发展形势,结合欧美蛋鸡生产大国的一些经验,中国蛋鸡产业正在面临三大矛盾:小规模养殖与标准化、食品安全与消费者需求、规模化养殖与环境保护。有效解决这三大矛盾,才能引领蛋鸡产业向健康、良性方面发展,也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给中国人一枚放心蛋。 具体来讲,传统的小规模化养殖一定向标准化、规模化转变,有技术体系支撑、运用现代健康养殖技术与先进设备的蛋鸡企业更能保障蛋品安全,能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企业才能有效扩大规模。只有符合中国蛋鸡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转变的蛋品企业,才能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选择。 记者:这也意味着,传统的养殖方式将逐渐淘汰,而我们这次的调研中,消费者比较关于“土鸡蛋”的话题。那么,“土鸡蛋”和其他鸡蛋有没有区别?相对于国际上标准化养殖,传统的散养模式是否可行? 杨宁:其实,这背后也体现出小规模养殖与标准化的矛盾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关于“土鸡蛋”,目前国内没有明确标准说什么样的鸡蛋是“土鸡蛋”。大家所谓的“土”,更多的是在散养状态下,母鸡自然采食产蛋。其次,就“土鸡蛋”和其他鸡蛋的营养价值说,科学检测结果显示,二者的氨基酸等主要营养成分在含量上并没有显著差异。“土鸡蛋”的营养价值并没有比规模化生产的鸡蛋高。因为母鸡作为卵生动物,独具生物富集性,食源的优劣是决定鸡蛋品质的关键因素。通俗的讲,母鸡吃的好,吃的健康,产的鸡蛋品质就好。 在消费者心目中,散养模式的鸡蛋品质更高。但站在科学与产业发展的角度,这不符合趋势。一方面,要做到环境保护,蛋鸡散养占用的土地面积是规模养殖的几十、甚至上百倍,中国人多地少,这种模式显然无法形成大规模;另一方面,要保障蛋品的安全,散养模式不仅对环境的要求极高,对养殖技术管理的挑战更大。 相对于传统散养,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则是目前国际蛋品行业发展的趋势。不仅更能保障蛋品安全,也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目前,在我国蛋鸡标准化生产有两种模式,有实力的企业,可以采取大规模自动化生产模式,适度发展,重点为高端品牌化以及蛋鸡深加工服务。农村广大养殖户升级为家庭农场标准化生产模式,这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目前,通过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们的努力,我国已经在《蛋鸡标准化养殖支撑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上取得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已确定了520多家蛋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场。 所以,消费者也需要转变消费者观念,科学而客观的认识到,有标准、有安全的保障的鸡蛋,品质是值得放心的。 记者:近年来,国内部分地区出现鸡蛋安全事件,个别企业被检出抗生素超标,再加上H7N9禽流感的影响,消费者对鸡蛋安全表示担心。大家不禁疑问,到底如何才能保障一枚鸡蛋的安全? 杨宁:老百姓对鸡蛋安全提出疑问,这是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蛋品行业发展的方向。基于我国蛋品产业链较长,从原料、储运、生产、包装、物流、销售等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隐藏着安全风险,因此,建立完善的“从基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势在必行。 |
上一篇:浅谈畜禽“无抗”养殖
下一篇:揭秘畜牧行业骗术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