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在养殖环境控制、自动化精准饲喂、废弃物自动处理等方面,一大批龙头企业升级更新了生产设施设备。在环境控制方面,针对猪场水、电、料、环境、有害气体等进行自动化监视和控制,实时获取设备和环境的状态和信息,全面提升养猪自动化水平。在自动化精准饲喂方面,重点解决自动供料、自动供水等问题。在粪污处理设施方面,自动清粪、固液分离、全漏粪地板、自动刮粪板、有机肥发酵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提高了生产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河南省监测的8 个万头猪场MSY达到17.2头,雄峰公司托管的30个规模猪场MSY 达到19头以上,一些种猪企业PSY最高超过30头。 ➤ 第六,对外合作不断深化。近年来,河南省有一批养猪企业加快了对外合作步伐,如汝州华扬农牧公司与丹麦丹育公司、谊发公司与德国等都在种猪育种、品牌、基因、饲料、投资、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合作;雏鹰农牧与意大利德拉瓦伊在高端发酵火腿产品加工方面开展合作;新郑银发公司与美国谢福公司开展了联合育种合作;牧原集团与以色列在农牧结合方面开展广泛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有来自泰国、日本等11个国家的21家境外企业和个人以独资或合资的形式在河南省投资发展畜牧业,投资建设涉牧企业35家,总投资额达73.4亿元,其中境外投资29.2亿元。双汇集团、多尔克司、贵友集团、郑州后羿、河南银星、信阳福康羽毛等涉牧企业在境外设立畜牧企业10家,总投资达71.9亿美元,合作层次、合作方式、合作领域不断深化。 ➤ 第七,新业态不断涌现。一批涉牧企业或畜牧电商平台不断发展壮大。雏鹰农牧面向生猪养殖全产业链各经营主体打造的互联网时代养猪资源平台—新融农牧上线运行,2017年入驻养殖企业达200余家,上下游企业200余家,金融机构11家,交易额达10亿。神州牧易以牧易商城为主的投入品线上商城,入驻产品近1 000多种,以猪贸通作为五好服务模式的核心,以生猪的买卖交易为切入口,认证猪场462家,签约猪经纪620家,签约屠宰场近120 多家,通过产地交易和进场交易综合线上交易生猪近53万头,综合交易额突破8.6亿。众品集团打造的鲜易控股下辖“鲜易网”生鲜电商平台注册用户数已达58.6万,交易额达101 亿,带动5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实现企业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驻马店龙凤山、方城鸿旺等公司因地制宜发展“旅游+”、“生态+”等休闲观光畜牧业新业态,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漯河市建立了畜牧环保治理智慧监管平台,对75个大型生态规模场安装智能电表、液位仪、视频监控进行24 h在线监控,按照市级每月1次、县级每月2次对粪污综合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实地检查,确保线下监督落到实处。 ➤ 第八,借助资本市场推动企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强。目前河南省成功在国内外上市的畜牧企业有7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达17家,其中广安生物、民正农牧等4家企业进入了新三板的创新层。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等四板市场挂牌的涉牧企业共95家,2017年新增了55家。通过上市挂牌,企业融资能力大幅提高。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上半年,河南省上市挂牌畜牧企业已成功从资本市场实现融资22.4亿元,融资额度是2016年全省全年省级以上畜牧财政扶持资金总量的1.2倍,在促进行业快速稳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仅河南省农信社对畜牧行业贷款超过60亿元,支持400多家畜牧企业以及1 500多家合作社和养殖大户。 三 河南省生猪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河南省养猪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产业发展既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刚性约束,同时又面临着重大动物疫病、质量安全隐患等因素的严峻挑战,需要高度关注,有效应对。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制种能力不强。目前全国有92个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河南省仅6个,远少于广东(11个)、湖北(9个)、山东(8个)等省份。全省有41家省级种猪场, 仅有9家引入全自动种猪测定系统。新申报的3个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均未通过验收。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共从国外引进种猪7.4万头,种猪企业仍无法摆脱对进口的依赖。目前河南省生猪产业制种能力的不足具体表现在品种选育缺乏系统性,种质企业积极性不高,联合育种意识不强,种质评价体系装备和手段滞后,高水平技术人才缺乏。 2、生产水平偏低。一是单位产出率偏低。目前河南省每头能繁母猪年均提供猪肉约1 000kg,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约150kg,远低于先进省份和发达国家的1 500~ 1 800kg。二是资源转化率偏低。河南省生猪养殖平均耗料增重比在2.8:1以上,每千克增重比欧盟多消耗饲料0.5kg 左右,1头猪多消耗饲料50kg,全省多消耗饲料粮300万t。三是劳动生产率偏低,河南省平均每个饲养员能饲养600头育肥猪,但生产管理水平高的养殖场能达到3 000头,最高可达10 000头。 3、发展质量不高。一是产业化程度低,经营主体碎片化,链条不畅,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全省调查的767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中,78%的企业只具有一个产业。二是转变发展方式任务还比较重,全省生猪散养户约92万户,小规模养殖户仍占一定比例。三是生产成本偏高,平均养殖成本比美国高40%左右。四是养殖技术优势不足,技术输出不多。五是中高端低温、发酵产品比重低,原字号产品偏多,2017 年河南省调往其他省份活猪数量达到2 250万头,超过全省出栏总量的1/3。 四 关于未来河南省生猪产业发展的思考 回首2017年,展望2018年,畜牧业正在发生一些新变化:农牧业结构调整进入大统筹大融合时期;养殖区域布局进入大转移大调整时期;畜牧业生产经营进入大洗牌大变革时期;养殖污染和生态环境进入大治理大修复时期;畜产品国际贸易进入了大流通大开放时期。因此,2018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河南省生猪产业发展的思路将是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稳定存栏,增加出栏,淘汰落后产能,降低生产成本,补齐生态短板, 加快设施设备改造升级,提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水平,弘扬工匠精神,使养猪成为体面的职业因此,2018 年需重点在风险控制、畜牧产业扶贫、推进绿色发展方面做工作。 |
上一篇:2018年养猪业发展12大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