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业篇

河南省生猪产业发展的思考

日期:03-01 作者:崔国庆等- 小 + 大

畜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也是“保供给、惠民生、促稳定”的大产业。生猪产业作为河南省畜牧业的主导产业,其持续健康发展对河南省畜牧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河南省生猪产业的生产形势以及当前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2018 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河南省生猪产业发展的整体思路,以期为河南省生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一 河南省生猪产业的整体特征

1、总量大。2016 年河南省生猪饲养量和猪肉产量分别达10 289万头、450万t,2017 年将达到10 610万头、467万t,居全国前列。河南省驻马店、周口、南阳等3 市的生猪饲养量均超过1 000万头,有45个县的生猪饲养量超过100万头,其中邓州、正阳饲养量均超过200万头。

2、占比高。2016 年河南省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为64.6%(世界平均水平为36%,全国平均水平为62%,四川省为71%)。目前全省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达62% 以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7 个百分点(同期四川35%、湖南43%、广东60%、山东44%)。全省年出栏万头以上猪场551 个,占全国总数(4 261个)的比例约为13%,其中年出栏5万头以上的猪场75个。

3、龙头强。目前河南省拥有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232 家,其中生猪企业约占1/3,生猪屠宰加工能力达9 000万头。漯河双汇、南阳牧原、郑州雏鹰、许昌众品等本土企业已发展成为产业巨头。其中,牧原集团已在全国17 个省84 个县布局生猪养殖基地,2017 年出栏量占全省总出栏量的1/10 以上。此外,正大、正邦等外来知名企业纷纷入驻河南,发展势头强劲。

4、地位重。2016 年河南省牧业产值2 611 亿元,其中生猪业产值1 242 亿元,占牧业产值比重近48%。双汇集团上缴利税占整个漯河市税收的40% 左右。河南省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有58 个,2017 年河南省生猪外调量超过2 000 万头。

二 河南省生猪产业的发展形势

2015年5月—2018年1月, 生猪养殖连续32个月保持盈利,2016年全国出栏1头育肥猪平均盈利400元,2017年平均盈利约200元。目前,河南省生猪均价为15元/kg,仍处于较好盈利区间,这主要因为规模化程度提高。数据显示,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比例由2010年的34.5%提高到2016年的44.9%,小农户“一哄而上”现象减少。其次,受环保风暴影响,南方10省减少存栏2 300万头,河南省减少存栏约200 万头。再加上区域结构调整——“南猪北养”,而新建猪场产能尚未完全形成。从农业部统计监测情况看,2017年12月生猪存栏同比减少6.8%(河南省12月监测村存栏832 091头,同比下降2.6%), 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6.4%(河南省12月份监村存栏88 291头,同比下降4.2%),生猪产能仍在低位。全年集贸市场猪肉交易量下降1.1%,推算猪肉产量同比增加0.8%,猪肉供需变化不大。由此预计春节前生猪价格总体保持震荡上行态势,2018年上半年养殖还有盈利空间。

整体来看,2017 年河南省生猪生产表现出八大特点 :

➤ 第一,养殖总量持续的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的生猪出栏量由1978年的721万头增长至2017年的6 220万头,增长近9倍,年均增长5.8%,高于全国的4.1%,居全国前列。

➤ 第二,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河南省年出栏500 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达62% 以上,较“十一五” 末提高5.5 个百分点,小散户减少近103 万户。年出栏万头以上比重达20.6%,比“十一五”末增加了9.4 个百分点。

➤ 第三,产业扶贫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产业扶贫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养殖企业用地难、贷款难、治污难等问题。全省679 家畜牧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带动77 786户贫困户,带动218 670贫困人口。通过产业扶贫,一大批畜牧企业规模迅速壮大。牧原集团在社旗、方城、内乡、淅川、宁陵、范县、扶沟、西华、商水、太康、平舆、正阳、滑县、上蔡等14个贫困县计划投资149亿元,2017 年已完成投资13亿元,建设年出栏1 430万头生猪项目,2017 年共出栏生猪达到724万头, 同比增长132%。方城县新增养殖用地3 400亩,投放贷款1.76亿元,新建规模以上养殖场14个,创办畜牧扶贫专业合作社32个,发展了一批养殖企业,也增强了龙头企业脱贫扶贫能力。

➤ 第四,绿色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导向。河南省每年产生畜禽粪污5.4亿t,其中40% 为猪粪尿。2017年,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效,禁养区关闭搬迁规模养殖场2 081个,其中生猪规模养殖场2 024 个,全省需配套建设粪污处理利用设施的规模养殖场17 211个,目前已配套建设的场数为13 907个,配套率达80.8%;生态畜牧业示范创建活动初见成效,全省创建生态畜牧业示范市5个、 示范县10个、示范场1 700 个,养殖企业流转土地达76 万亩;牧原集团投资1.4 亿元建设粪尿水贮存池318万m3,铺设粪尿水还田管网141.5万m,有机肥加工能力达到3万t,形成了“分级收集、厌氧发酵、沼气利用、沼液暂存、管网输送、施肥还田”的种养结合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 项目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已经开展粪污治理整县推进试点建设6个,种养结合试点县项目4个,计划开展的整县推进试点建设项目12个,投资超过5亿元; 据统计, 目前全省已建成粪污储存场600万m2、粪尿贮存池1 240万m3,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4 950个; 处理利用模式不断创新并推广,平顶山康龙洛阳新大“家庭农场种养一体化模式”、南阳牧原新蔡未来“大型企业全循环种养结合模式”、河南金汇“第三方治理种养结合模式”、南阳鸿旺驻马店龙凤山“休闲观光种养结合模式”等1批典型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在充分利用“果、茶、林”消纳畜禽粪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推广“畜- 沼- 粮”模式,使生态畜牧业向更加广泛的领域延伸。

上一篇:2018年养猪业发展12大关键词

下一篇:生猪产业典型模式运行机制、问题及发展建议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