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业篇

人民日报:拆了养猪场,生计咋保障

日期:01-15 作者:孙超- 小 + 大

核心阅读:要环境还是民生?这是摆在生猪外调大市江西省高安市面前的难题。重拳出击整治生猪养殖污染不能松懈,但拆掉散乱养猪场之后,仍要通过补偿、减损和引导帮扶养殖户,并鼓励他们转换思路,引入生态环保的新型养殖方式。如此一拆一扶一转,使环境、民生与产业三不误。

江西省高安市是生猪外调大市,知名的“高安猪”便产自这里。养猪,让很多高安人脱贫致富;但也因为养猪,给高安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

随着国务院“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和政策出台,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养殖场,成了题中之义。

然而,推进养猪场整治,面临许多难题:养猪户的损失,怎么补偿?养猪户今后的生计,如何保障?全市的养猪产业,又将何去何从?在环境、民生与产业的多个维度里,高安市尝试着探索统筹兼顾之策。

拆:重拳出击治污染 出栏价格每斤9块3!

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波动,高安市的生猪价格终于在2016年攀上了一个高点。养猪人迎来了“好时候”,这让八景镇灶岗村的养殖户杨勇感到兴奋。

杨勇有1000多头生猪、70头母猪。在高安,这是一个不算大也不算小的规模。“过去年份好的时候,一年能赚20多万。要是按照9块3的价格卖,2016年的利润还要创下新高。”当时心里头的盘算,杨勇还记忆犹新。

可就在这时,一道严厉的禁令来了。2016年10月开始,高安市重拳出击,集中整治生猪养殖污染。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乡村千名干部齐上阵,参加禁养区猪场拆除退养专项整治工作。

杨勇的养猪场紧邻村庄、背靠河流,恰好处于绝对禁养的区域。“要是把猪场拆了,损失得有好几十万。”算完了账,杨勇呆住了。

面临艰难抉择的,不止杨勇一人。养猪,是很多高安人发家致富的第一桶金。2000年前后,高安市的养殖规模达到高峰,猪场达7500多家,母猪达16万头。门前屋后、荒山荒坡,大大小小的猪场随处可见。

然而,到了2010年前后,多年散养、乱养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已积累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村庄散发臭气、水体变黑变质、土壤遭到破坏、地下水源受到污染、重大疾病易发多发。高安市政府,也曾多次治理环境不达标的猪场,仅在2014年和2015年就拆除了2000余家、100万平方米。但养殖户们的侥幸心理却一直存在:“等等看,能养一年是一年。”

而这一回,杨勇却不敢侥幸了。“我的猪场确实违规,村民们因为猪场臭气熏天,怨言也越来越多。而且这次政府抓环保的决心特别大,各级干部不断地上门讲政策、做工作。”

怎么办?杨勇作出了选择:拆!

母猪转手、生猪卖掉、猪栏猪舍全部拆除。“要说不心疼,那是假的。”杨勇说,“可按照过去那样,也不是长久之计。拆掉,那是迟早的事。”

但杨勇也坦言,促使他下定决心的,关键还是一系列的补贴、帮扶政策。

扶:弥补损失给新路

如何尽量减少养猪户的损失,既保环境,也保民生?这成了高安无法回避的问题。

高安市委市政府明确表态:既要拆掉散乱养猪场,又不能让老百姓的收入减少。

首先要补偿。高安市向全市养殖户发出《致全市广大生猪养殖户的一封公开信》,明确了整治目标和补偿标准:签订《拆除协议》,通过验收的养殖户予以60元每平方米的补助,20元每平方米的奖励;签订《退养协议》,通过验收的养殖户予以10元每平方米的补助。杨勇的猪场,拿到了9万多元的奖补资金,弥补了一部分经济损失。

其次得减损。黄谷村养猪户朱翊仁处理存栏猪时,猪贩子“趁火打劫”,又是压价又是拖时间。当地干部帮他联系外地贩销户和养殖户,以市场价收购了13头母猪和124头生猪,帮他减少了3万多元的损失。

此外还有引导。高安市从财政拿出2亿元资金,除了发放奖补资金,还开展技能培训、发放补贴贷款,扶持养殖户转型发展。一时难以转型发展的,当地还引导农户进入其他行业务工,如在高安市颇具规模的陶瓷生产和汽车运输行业。杨勇便选择退出生猪养殖业。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与合伙人一起流转土地200多亩,种起了哈密瓜。连片大棚搭起来了,一年瓜熟三季。“种哈密瓜,风险小了,收入还更高了。”杨勇说。

在政策合力的作用之下,开展了一年多的整治行动成效显著。在当地主要河流附近、在饮水源和聚水区、在村庄内部和周边,生猪养殖场已经不见踪影。近4800家、360多万平方米的养猪场被拆除,全市养猪场的数量下降到500余家。

上一篇:环保政策对生猪市场影响全解读

下一篇: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背景和趋势分析(上)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