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政府管杀不管埋 环境问题虽然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排斥养殖污染的表态络绎不绝,只不过绝多数表态并不值钱,无非是“说出自己的需求,让政府和别人去完成”。 而在中国基层,很多地方领导限于纸上谈兵,延续着“不问青红皂白,宁错杀一万不放过一个”的作风,简单、片面地认为并套用“没有养殖,就没有排放”。司马昭之心,路人皆见——政府解决养殖粪污问题的方法无非实施一票否决制——把禁养变成强制性,克减法律法规的谦抑性原则,人为地扩大了兜底性条款的适用条件,凭借一纸拆迁令扼杀农民的养殖出路。于情于理,皆方枘圆凿,很大程度上已经背弃了本应服务的对象:社会。 农业不同于计算机,不同于汽车,不同于电影电视文玩收藏,它除了作为商品的属性外,更担当着对生命的根本维系。 不教而杀谓之过,教而不做谓之错!政府管杀不管埋,对环境污染咆哮怒吼,时又以食品安全的名义禁宰禁运强闭家禽市场,留给养殖业的任务异常沉重! 4、千亿菜篮子“卖咸鸭蛋” 农业环保、食品安全两大板块,每年都有在千亿拨款的灌溉。然而,补贴散乱化,流程耗时长、花费大、空子多,重补贴而轻绩效评估,在使用效率上大打折扣,恰似一江春水奔海不复回。除了官员落马不胫而走,成果数据足不出门。 而且补贴偏向于大型养殖场,个体经营的养殖户往往很少得到,不透明程度高,整个养殖行业陷入了严重的不公平竞争,结果可想而知,规模养殖企业只需专心卖猪就能赚的比家庭农场多很多;起早摸黑的中小养殖场发现自己又一次陷入被动,听凭自己与猪贩讨价还价又一次次望价兴叹。 上至中央精疲力竭,下则农民怨声载道,养殖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二、征途?囧途! 迷失迷惘,南辕北辙 饲料工业和养殖业走到了一个收缩关口。大多数企业都在集体无意识地犯两个错误:①忙于战术动作,战略迷失;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战略定力。 若然还沿着老路子走,必然会越走越“偏”。其实,国家畜牧业供给侧改革的重心不在于禁养拆迁,而是生产模式转变。我们常说的“产品有效供给”缺位、越位、错位,都根源于生产方式转变的不到位,没有定位好企业与市场、企业和环境的关系。畜牧业现行的运作模式实际上是在原有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修补”而来的,保持着很多的“旧思维”,维持着很多的“旧惯性”。对于市场经济、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社会治理等一系列“模式外”的新事物,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去应对,同时,也暴露出很多的不适应。 寻求真正的生态是需要资本和底气的。 三、看清本质:没有效益,就没有向心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是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工作重点,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自1980年推行以来,已根深叶茂! |
下一篇:王中:饲料企业胜出的五个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