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河北安平“链融体”模式的做法成效 河北省安平县某集团立足生猪养殖产业,不断向上下游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了种植、饲料、养殖、屠宰、能源环保五大产业相互融合的有机体即“链融体”模式;“链融体”内部风险共担、成果共享,取得了“三增三减”(增加沼气、电力、有机肥供应,减少养殖、农林、化学污染排放)的良好成效,打造了整个县域解决农业废弃物污染的典型案例。 (一)做法 该集团现有员工2000余人,总资产16亿元,年产值30亿元,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该集团从生猪养殖做起,拓展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链融体”模式。 1. 立足养殖基础,延长产业链条 该集团于1994年创立于河北省,历经20多年的发展,从一个年出栏3000头的养猪场,发展成为以养殖为主,多业融合的集团企业。立足生猪养殖基础,不断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条,一是强化主导产业,形成全省最大的瘦肉猪品种选育和扩繁基地。养殖板块涵盖1个种公猪站、8个母猪繁育场、1个年猪养殖场、8个商品猪育肥场,年可生产种猪8万头、出栏商品猪26万头。二是向上游延伸,形成饲料板块和种植板块。饲料板块年产生猪饲料35万吨,公司配备1个可一次性满足10万亩粮食储备的5万吨仓储库。种植板块已托管土地1.5万亩,拥有农机128台,配套设备270套。三是向下游延伸,形成屠宰板块和能源板块。屠宰板块年屠宰能力100万头。能源环保板块涵盖1个污水处理厂、1个处理20万头生猪粪污的2兆瓦沼气发电厂、1个年发电能力4.8亿度的在建热电联产项目、1个年产22万吨有机肥厂。 2. 促进产业融合,共享发展成果 通过推动由单一养殖向种养结合转变、由种养结合向第六产业转变,延长了生猪养殖产业链,构建了生猪产品供应链,形成了生猪产业价值链,使生猪养殖者、作物种植者、饲料与肉类加工者、能源生产者成为一个利益整体,有效解决了畜牧养殖所引起的正的和负的外部效应问题,推动有关市场主体共享全产业链条各环节所带来的平均利润。一是推动种养结合。大力推广种养结合的“8020”模式,以100亩为1个生产单元,20亩用于生猪养殖场建设,80亩用于特色种植,猪粪发酵还田,促进种植业增产增效。二是推动机制创新。成立养殖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合作社成员每头猪增收70元,每亩地节约80元,带动6500余人就业,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1.1亿元。三是推动产业融合。依托养猪产业,前拓后延而形成的种植、饲料、养殖、屠宰、能源环保等五大产业,具有天然的融合性,既相互独立、自我发展,又不断交叉、相互渗透,深度融合成为了一个有机体即“链融体”。 3. 突出资源化核心,实现循环发展 通过推动由养殖污染向整县制解决农业废弃物治理转变,实现了农业清洁生产、绿色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年产值5.47亿元、利税0.82亿元。其中:一是畜禽废弃物资源化。沼气发电厂采用低浓度有机废水高效厌氧发酵技术,同时对生物天然气提纯,发展成为我国北方第一家利用畜禽粪污并网发电的沼气发电企业。企业对全县养殖粪污进行协议收购,粪污浓度大于8%的,每吨50—80元;浓度3%-8%的,免费使用;浓度小于3%的,收取养殖方每吨20元的治污费。二是农林废弃物能源化。生物质热电厂采用热电联产技术,通过“公司+合作社”模式,建立50家秸秆供应合作社和50家收购点。带动5000户农民参与,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新增产值1.2亿元。三是污水处理、中水利用。污水处理厂采用微生物回流技术,利用PPP模式,日处理污水5万吨,养殖场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国家一级A类处理标准。 |
上一篇:畜禽粪污可实现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