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业篇

2017年中奶业回顾与展望

日期:07-13 作者:刘亚男- 小 + 大

      2017年已经走过了半程,奶业的同仁2016年年末没有几个能够预测到目前的惨状。为什么?为什么?还是为什么!今后的出路在哪里?

      一、上半年奶业大事回顾

      1、限收、降价成为常态

      今年以来,新一轮限奶、降价风潮席卷奶牛养殖业。很多养牛企业反映,自2月份乳品企业限收量普遍在10%左右,非限收部分的奶价相对正常和稳定,但限收部分奶价则低了许多,且这部分奶款的发放日期要比正常收购部分至少晚2个月以上,还有部分乳品企业干脆不收限收部分。如果按平均价格计算,很多牧场的实际收奶价格已跌破3元/千克,大幅低于全国平均成本3.40元/千克。奶牛养殖行业正处于极端困难时期。

      2、农业部振兴奶业“五大行动”

      为了全面振兴中国奶业,农业部年初制定计划,将扎实开展“五大行动”,一是围绕“种好草”,开展优质牧草保障行动,扩大高产优质苜蓿种植和粮改饲规模。二是围绕“养好牛”,开展健康养殖行动,整县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推动养殖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三是围绕“产好奶”,开展质量安全行动,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和专项整治。四是围绕“创品牌”,开展奶业品牌创建行动,树立国产乳品品牌形象。五是围绕“讲好奶业故事”,开展中国小康牛奶行动,提振消费信心,促进国产乳制品消费。

      3、辉山乳业股价“闪崩”事件

      在香港上市的辽宁最大民营企业之一、地方乳业的“优等生”——辉山乳业3月24日股价由2.8港元/股一路探低至0.25港元/股,市值蒸发320亿港元,仅剩56亿港元。随后经历了高管、董事会成员集体辞职,两个月后委聘武捷思领衔的深圳富海银涛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债务重组。

      辉山乳业虽然在中国乳企中产能规模不算很大,但其独特的模式则在业内比较有名。首先是我国少有的百分之百奶源均来自自有牧场,而且奶牛牧草也实现自给的乳企,企业业务贯穿了牧草种植、奶牛养殖到鲜奶加工的整个产业链,从源头上保证了奶品的质量可控。同时主打低温新鲜奶,通过划定“保鲜半径”进行工厂布局和冷链建设,可实现低温牛奶的当天生产当天上市,是目前我国乳业的最快日配速度。

       4、兼并重组事件不断

       3月1日,赛科星发布公告书,拟收购华夏畜牧兴化有限公司和北京海华云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100%股权,作价6.07亿元。兴化公司和海华公司经营范围均涉及奶牛养殖,两家牧业公司现奶牛存栏规模是2万头、日产生鲜乳达290余吨。至此赛科星拥有13万奶牛跃居全国第三,追赶现代牧业等巨头。

       3月7日蒙牛共计持股现代牧业57.9%的股权。

       4月28日伊利股份发布公告,宣布终止收购中国圣牧有机奶业有限公司股权。6个月前,伊利宣布要约收购圣牧乳业37%的股权。中国圣牧为中国最大的有机乳品公司,日产有机奶1200吨,相当于世界总量的20%,2016年有23个运营有机牧场,占总牧场数的66%;有机奶牛为9.48万头,同比增长23%。实现销售收入34.66亿元,其中自有品牌全程有机液态奶销售收入达到20.54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为59.3%。6月29日圣牧高科宣布,创始人元老姚同山将辞任董事会董事长,将由来自大北农的非执行董事、单一大股东邵根伙担任董事会董事长。

       5、现代牧业继续亏损

      日前,现代牧业发布盈利警告称,预期截止2017年6月30日止6个月,亏损净额不少于5亿元人民币。

      6、奶业现状高层再定位

      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在第八届中国奶业大会上讲话指出:中国奶业取得了巨大历史性进步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当前奶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质量安全问题,而是发展问题,主要瓶颈是消费迟滞。关于高温灭菌奶和巴氏低温奶孰优孰劣,高鸿宾认为两者根本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没有必要再争论是非了。

      二、当前困扰奶牛养殖业的问题

      1、“交奶难”什么时间真正结束

      当限收限价成为常态之后,养殖者已经不再关心奶价的高低,而是关心这种状态什么时间结束。目前不仅是基层从业者说不好,行业的领导、专家、资深媒体也都不太敢预测。究其原因是国际奶价变动不能定量分析或者可以说未能找到波动规律,在当前进口量占国内产量1/3的情况下,国际奶价对国内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可以忽视。

      2、养殖高成本无从下手解决

      当奶牛养殖从千家万户利用秸秆资源“散养牛”的“副业”变成少数有钱人“规模养牛”的“主业”之后,依赖进口的饲草、饲料资源维持高产量的生产时,高成本就成为一个挥之不去的“难题”。

      目前随着奶源相对过剩,乳制品企业对上游控制力增强,不仅是如挤奶设施、设备、消毒物品等的供应由其掌控,甚至连精饲料也由其指定,更有甚者,连养殖户用多少苜蓿、用多少全株玉米青贮喂牛,乳制品加工企业也以“保证牛奶质量”名义干预,使的奶牛养殖者根本无法降低成本。

      参照国外的种养一体化实现降成本在当今我国土地资源匮乏的国情和土地流转费用居高不下的背景下难以短期实现,远水解不了近渴。

上一篇:高鸿宾:关于当前奶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张振武:我国牛羊肉行业发展轨迹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