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肉牛产业生产现状 1、牛肉产量和居民人均消费量稳步上升,分别达到700万吨和5.1公斤,但依旧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 2、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但50头以上规模的养殖户依旧只有28.5%,出栏率53.7%,平均胴体重139.9公斤,离发达国家相去甚远。 3、种业基础不断稳固,目前有蜀宣花牛和云岭牛等新品种育成,但专门化肉牛品种推广程度依旧有待加强。 二、今后发展思路任务 1、优化种养结构 完善农牧结合的养殖模式,建立资源高效利用的饲草料生产体系,积极发展地方特色产业。 2、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种业建设,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物质装备水平,促进粪污资源化利用。 3、提升支撑能力 强化金融保险支持,加强科技人才支撑服务,加大疫病防控力度,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三、国家支持政策 1、畜禽标准化养殖 2010-2015年,中央财政实施“菜篮子”产品生产扶持项目,其中支持肉牛、肉羊项目约占项目资金的45%;2016纳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 2、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 支持圈舍标准化改造,以及水电路、防疫、粪污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在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7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肉牛分年出栏100-299头、 300-499头和500头以上三个档次,中央资金平均补助30万、50万和80万;2012-2016年共支持198个规模养殖场进行改扩建。 3、良种补贴政策 2009年开始实施:对购买使用优良种牛精液和牦牛种公牛进行品种改良的养殖场户给予补贴; 2016纳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新启动肉牛胚胎补贴,主要对经农业部批准从国外引进优质胚胎的种公牛站进行补贴。 4、良种工程项目 1998年开始实施,近几年不断加大肉牛项目建设投入: 资金主要用于种牛场、地方品种资源场、种公牛站、新品种培育、种畜质量监测中心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购置等。 5、粮改饲 2015年中央1号文件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从去年的3亿元、10个省区,增加到今年的10亿元、17个省区;选择玉米种植面积大、牛羊饲养基础好、种植结构调整意愿强的试点县,采取以养带种的方式推动试点区域种植结构调整;支持对象以具有较大规模青贮饲草料收贮能力的规模化草食家畜养殖场(企业、合作社)为主,兼顾具有稳定青贮饲草料供销订单的专业收贮企业(合作社)。 6、牛羊调出大县奖励政策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对牛羊调出大县进行奖励:中央财政今年对内蒙古、四川、西藏、青海、新疆的100个牛羊调出大县进行奖励;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大县牛羊生产、流通等环节。 7、财政促进金融支农创新试点项目 通过信贷担保、贴息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充分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应,重点支持牛羊肉生产;2014年在山东、河北、河南3个省实施;2015年在河北、吉林、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广东、贵州、甘肃9个省实施;2016年进一步扩大到13个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