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协会测算,2016年前3季度黄羽肉鸡毛鸡出栏总量达31.5亿只,预计全年出栏总量39.2亿只。从养殖效益来看,三种类型黄羽肉毛鸡虽然都可以实现赢利,但赢利水平普遍不高。 宫桂芬表示,当前,畜禽消费增速放缓,行业对屠宰加工、电商等深层次产品价值的开发有待进一步深入,突破“瓶颈期”实现产业升级,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令人欣慰的是,经过不断的探索和试行,目前黄羽肉鸡行业内已有多家企业创新思路,开辟了较好的生产模式,另外,行业对于冷鲜、冻品甚至更深层次的黄羽肉鸡加工产品的研发运营正不断取得突破,并已获取了越来越多的消费支持。 肉杂鸡:有问题也有市场 文杰介绍,肉杂鸡就是817杂交肉鸡,又称小肉杂鸡,主要在山东、河南、安徽等地生产,全国其他地区也有少量饲养。它是快大型白鸡和高产蛋鸡的杂交后代,从国人的消费感官而言,肉杂鸡肉质优于白羽肉鸡,嫩度优于淘汰鸡,与快速型黄羽肉鸡近似,适合做扒鸡和白条鸡加工。 这两年,肉杂鸡的国内市场越来越大,中国畜牧业协会统计数字显示,从2011年~2015年,肉杂鸡出栏量占肉鸡总出栏量的比重从5%增加到7%。 然而肉杂鸡的缺陷也非常明显,首先,品种不正规,不符合国家品种审定和《畜牧法》新品种生产和推广要求。其次,制种不规范。不同杂交途径的817小型肉鸡的生产效能都不相同,父本来源于父母代场淘汰的公鸡,质量难以保证,数量不能满足需要。再其次,疾病净化不规范。母鸡采用商品代蛋鸡,在饲养过程中不做检测和净化,易造成疾病垂直传播、水平传播和交叉感染。最后,标准化水平低。饲料营养标准及饲养管理标准缺失,光照、耗料、体重等饲养管理标准也不健全。 “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些,这些问题都在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文杰说,“虽然肉杂鸡存在一些缺陷,但它确实能够代替白羽肉鸡的一部分市场和快大型黄羽肉鸡的市场。肉杂鸡产业的蓬勃发展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已成为我国肉鸡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杰表示,当前,肉杂鸡与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呈现出既互补、又竞争的关系,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是我国肉鸡产业的新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