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控制

河北省规模奶牛养殖场粪污处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日期:10-05 作者:张伟- 小 + 大

        3、不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方式差距明显
        对于大规模奶牛养殖场来说,由于粪污排放量较大,粪污处理一般采取沼气发酵方式,但发酵后的沼液缺乏与土地、农田的消纳有机结合,大多数沼气工程无后续沼液处理工艺,而是直接将沼液排放,二次环境污染严重。受土地条件的制约,奶牛产生的粪污及废弃物无法被周围的土地全部消纳,相应配套设备与工艺流程不匹配,直接导致农牧脱节。
        对于中规模奶牛养殖场来说,这部分养殖场与大规模的类似,多采取沼气处理或固液分离方式,除了沼液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外,由于奶牛养殖主体资金的缺乏且追求利益最大化,其沼气发酵工艺与大规模奶牛场存在差距,致使沼气发酵工艺与粪污收集及处理不匹配,处理能力与规模不匹配。中规模养殖场缺乏科学有效的技术指导,粪污及废弃物排放量往往远大于污染物治理设施的处理能力。部分养殖场得政府资金扶持,其设施建设及粪污处理往往存在一定盲目性和被动性,等、要、靠、观望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治污效果较差。
        对于小规模奶牛养殖场来说,一般没有配备沼气发酵工艺或粪污处理设施大多数采用直接还田的粪污处理方式。并且粪污处理并不是整个奶牛养殖场的利益增长环节,因此缺乏治理动力。小规模奶牛养殖场作为河北省奶牛养殖主体的一小部分,没有足够的专项资金扶持其进行粪污的处理,且粪污综合治理的周期较长,不能尽快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流入。
        4、政府监管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
        奶牛养殖行业门槛相对比较低,总体上来说,奶牛养殖专业户数量多、分布面广,受土地条件的制约,规模养殖场的选址、粪便处理的管理和环境监控难度较大。虽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针对畜禽业养殖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渣和恶臭气体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发布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用以规范集约化、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但在养殖过程中,大部分奶牛养殖场没有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更没有建场许可证及也没有进行粪便废弃物处置的申报审批程序,客观上减弱了奶牛养殖主体进行排污处理的意识。2014 —2017年,尽管省政府每年安排4.225亿资金用于重点支持奶粉企业发展、建设优质奶源和饲草基地、完善奶牛粪污处理设施3类项目上,但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仅为0.6亿元,平均到58 581个养殖场,每个奶牛养殖场获得的扶持资金仅为1 024.22元。
        四、建议 
        1、改进粪污处理工艺,加快处理设备研发
        奶牛养殖业粪污的收集及处置方式应当因地制宜,奶牛养殖场饲养规模不同管理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对于散养或小规模的奶牛养殖场可以就地建立容纳池,采用真空罐车的运输方式。对于中规模、大规模奶牛养殖场可以采取工业处理模式,设计收集管路,采用机械化方式进行粪污的收集,施用时采用泵吸罐车形式。另一方面,为提高粪污收集效率,可以开发使用便捷的小型机器人、地面传送带、初步具有固液分离或者自洁功能的漏缝地板。为减轻运输过程中粪污沿路滴漏污染问题,可开发粪污集装箱运输设备等新兴配套设备。为较少水资源的浪费,可以将粪污处理后的污水,经过杀菌消毒等工艺处理后用于回冲粪污,使水资源得到循环利用。

上一篇:揭开鸡粪便背后的神秘面纱

下一篇:农村畜禽粪污处理系统必须要考虑的7大问题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