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企业要从一人企业走向如一人企业,需要建立基于分享机制和自我更新的有机组织。其中就涉及到价值观、能力和财富的分享。而这些分享机制在实际建立和执行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扰和阻碍。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涉及到企业隐性知识的分享和管理。 一、什么是隐性知识? 提到饲料企业的知识,传统的观点是配方、生产工艺,或者是那些堆积如山的报表,连自己都不愿多看的总结计划,其实这些都是有形的知识,谁要还把这些东西弄的很神秘的话,估计连市场最终端的某位养殖户都要笑掉大牙。实质上饲料企业中还有很多我们不能够以文档的形式进行管理的知识,比如企业老板的辛酸与烦恼,高级配方师的配方思路,营销高手的客情关系,来自市场一线的创新源等等,这些知识散落在市场和组织的某个未知角落,不能很好的文字化管理,甚至根本没有人去思考。它们往往直接影响到组织的发展,对组织的发展非常有价值。这些知识就是饲料企业的隐性知识。 由此可见,隐性知识就是指这些存在于员工、团队、企业内部或企业间难以规范化、难以言明和模仿、不易交流与共享、也不易被复制或窃取、尚未编码和显性化的各种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隐性知识往往能够为企业的发展作出更为持久的贡献,为企业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奠定基础。 二、隐性知识为什么要显性化 显性化,就是对隐性知识的挖掘和运用,从而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麦肯锡对这个最恰当的定义是100%,即100%的立方。针对我们饲料行业的实际状况来看,这个标准应该由企业自行制定。 那么,为什么要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呢? 1、知识只有被更多的人共享,才能使知识的拥有者获得更大的收益。 知识共享是指个体知识、组织知识通过各种交流手段为组织中其他成员所共享,并通过知识创新实现组织的知识增值。知识只有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共享才能得到发展,知识共享范围越广,其利用、增值的效果越好。 在饲料行业,一些领军企业为什么愿意分享他们除了财务报表以外的观点、做法?也正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了分享知识的好处。所谓大隐隐于市,在分享隐性知识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隐性知识。 首先,参与分享的其他企业也许能够通过溢出效应学习到他们的一些管理方法和思想,但学生毕竟是学生,没有融入其运作系统的学习从根本上决定很难真正成为其旗鼓相当的对手。 其此,他们是在特定的阳光、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所利用整合的资源、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等等,都不具备可复制性,无法从头开始学来。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参与分享的其他企业,从自身感情、利益出发,肯定要大力推崇这些企业的做法,进一步强化其行业的领袖地位。这种地位,决不仅仅是大家口头上的认同,而且会反映到其要价能力上,包括对供应商和客户的要价能力,最终反映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上来。 2、隐性知识的共享,更有利于达成行业的共识,促进行业的规范和发展。同时饲料行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使得隐性知识的转化和分享成为企业所必需。 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来说,大道行简。最隐性的知识往往就是当初大家都很不屑的知识。或者是大家都在想、都在谈,但只有某些企业去做了的知识。比如赊销、恶性的价格战,过去很多企业为此交了沉重的学费。但看看2006年的水产饲料行业,效益最好,同时也做得最轻松的企业就是那些没有赊销的企业,控制的最好的,年销量20多万吨,但7年来累积的呆账仅20来万。饲料行业迫切需要在这些基本章法上达成一致,这样会更有利于促进行业的持续发展。 3、对隐性知识不能有效的分享和管理,会制约企业的持续发展。 很多饲料企业为什么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阶段性的瓶颈或空前的危机?老板也好,核心员工也好,个人层面的隐性知识如果没有得到倡导和执行,对企业来说,也是很大的损失和浪费。一人企业为什么企随人止?也是因为大量的隐性知识都隐藏在老板的头脑中,而没有真正注入到组织的有机体中。很多饲料企业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失败,甚至也不一定知道自己如何成功的真正原因。过去经常抱怨的产品或者员工,一不小心反而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很多饲料企业来说,迫切需要找到他的未知生长因子,也是他的隐性知识。 4、是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联系集中的重要一环。 饲料企业要建立学习型组织也好,创新型组织也好,对隐性知识的显性化都是最核心的环节。例如,在今天的饲料行业,员工的技能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成为决定因素。针对有价值的客户,也就是那些20%比例但贡献80%的销量或利润的客户,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案让他持续稳定?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员工是超人,员工层面的隐性知识即使100%的得到应用,但是,在这个“最恰当知识”中的所占比例还是有限的,需要整合公司团队、和企业层面甚至企业间的隐性知识,构建最恰当的知识体系。在这个意义上,隐性知识管理也可以形容为提高企业“智商”的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