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012~2013年我国蛋鸡产业高位回调 使得过剩产能得到有效释放 经过了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一整年的高峰期,2012年初蛋鸡养殖即进入低谷,蛋鸡存栏、产蛋鸡存栏和鸡蛋产量都在上半年经历了一个持续下降的过程,下半年则在低位盘整,小幅震荡。2012年上半年,供过于求的市场导致蛋价从2011年的高位明显回落,加之成本的上升,使蛋鸡行业经历了长达半年的“寒冬”,养殖户连续7个月全面亏损;下半年,市场供求逐渐趋于平衡,5月底、6月初,成本推动和节日效应等因素促使蛋价强势反弹,于9月份达到年度峰值,蛋鸡养殖亦随之逐渐走出低谷,从8月份开始获得小幅盈利。但从全年来看,后期的盈利无法弥补前期的亏损,导致2012年成为近年来蛋鸡养殖效益最差的年份。由于年度养殖效益欠佳,养殖户亏损严重,很多中小规模养殖户主动或被迫退出蛋鸡养殖行业,从而使得蛋鸡存栏量逐步回落,蛋鸡生产逐步由过剩向平衡调整。 与2012年前低后高的形势相反,2013年蛋鸡养殖呈现出高开低走的态势。2013年初,受春节节日效应拉动,鸡蛋价格小幅上涨,养殖获利较为可观;但2月份春节过后,鸡蛋价格和养殖效益即开始显著下降;4月底爆发的H7N9流感疫情,导致淘汰鸡价格一蹶不振,鸡蛋价格于4~7月持续低位震荡,同期蛋鸡养殖亦从微利状态再次进入持续亏损期;8、9月份蛋价虽有明显回升,但因需求市场疲软,中秋节节日效应的拉动作用远不及往年同期,9月份蛋价亦未能超过年初峰值,只鸡盈利仅略高于盈亏平衡点。2013年,蛋鸡养殖成本平稳运行,鸡蛋价格和养殖效益好于2012年,但盈利水平依然较低。此外,在2012年蛋鸡养殖整体亏损和2013年H7N9疫情的连续冲击下,蛋鸡养殖户信心受挫,尤其是小规模养殖户不堪重负、纷纷退出,行业整合程度加深。由此,使得2013年蛋鸡饲养量和鸡蛋产量总体延续了2012年震荡下调的趋势,相对于2011年下半年的存栏高位,我国蛋鸡饲养规模已由产能过剩回落至正常水平。但从市场供求来看,由于2013年种鸡市场的萧条以及白羽肉鸡大批量引种,用于孵化雏鸡的种蛋转为食品蛋销售,销售比例达30%以上,有效增加了鸡蛋供应量;而受中央有关规定影响,礼品及户外消费等蛋品需求则下降了一半以上,故2013年我国鸡蛋市场仍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格局。 四、促进我国蛋鸡产业有序发展的对策建议 1、继续推动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蛋鸡产业现代化、集约化程度 制定实施科学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控制祖代鸡的数量和规模,保障行业的整体利益;对新建蛋鸡养殖场进行严格审批和合理规划,确定基本的准入门槛;采取多种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蛋鸡产业资源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逐渐转变养殖模式,积极推动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同时,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促进新增投资充分实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降低产业整体运行成本,推动形成更加合理的分配机制。 2、建立和完善鸡蛋市场预警预测系统,降低行业决策风险 进一步加强对蛋鸡产业的预警预测工作,积极把握和利用市场价格波动规律,建立价格预警机制;客观监测并及时发布鸡蛋生产与市场价格信息,尤其加强行业内部的信息沟通与协调,降低行业因信息传递不畅带来的风险,为产业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引导业者理性经营,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时,提高劳动力素质,培养职业队伍,增强蛋鸡养殖主体对市场信息的接收和判断能力。 3、加大蛋鸡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蛋鸡产业可持续发展 政府部门应制定和实施系统支持蛋鸡粪肥料的产业化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蛋鸡粪资源化、肥料化利用的补贴力度,探索有效的补贴方式,并逐步规范其运作。同时,加强对有机肥施用效果的宣传力度,引导消费者转变观念,开发潜在市场。 4、建立健全蛋鸡养殖受灾保险和保障机制,有效降低养殖户损失 目前我国养殖险严重缺位,养殖户所能得到的保障少之又少。当发生保险事故时,养殖户可以得到基本保险金额的赔偿,但与实际经济损失相比,可谓杯水车薪。虽然政府会相应给予一定补贴,但赔偿比例较低。一旦遇到像禽流感这样的突发疫情,大量扑杀家禽,给养殖户造成的损失就更加严重。为此,政策性保险必须跟进,而且应根据养殖户损失程度,适当提高保障水平。同时,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考虑设立蛋鸡养殖业者保障基金,尽早出台应急预案,缓解疫情对产业发展的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