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H7N9流感疫情对活禽交易带来的影响与对家禽生产造成的冲击,如何不失时机加强引导,推进家禽业转型升级和培养公民健康生活方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H7N9对农业部门来说,既是压力,更是动力,可谓“恨爱交加” 1、“恨”在疫情对家禽产业的冲击巨大 H7N9对于养殖者而言,可以说是“痛不欲生”!从2004年国内首次发生家禽H5N1流感疫情开始,十年来,疫情对家禽业的冲击一波胜过一波。以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为例,2013年3月31日上海首发疫情后直接造成当年全国家禽业损失高达1 000亿元!疫情的发生,令生产管理部门揪心、养殖场户痛心、习惯了活禽消费的市民灰心!虽然养殖场检测少异常,养禽者健康无感染,即使是感染病人也约有30%没有与禽鸟接触史。虽然流感病毒对人的感染、传播途径尚不够清晰,但对家禽产业造成的冲击是巨大的,对家禽产业的发展带来的挑战是严峻的! 2、“爱”在疫情的发生对家禽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从疫病科学防控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直接取消活禽交易的效果显而易见:一是活禽长途运输极易因污物及羽毛飞扬造成病毒扩散致疫情传播,二是活禽在运输途中产生的大量污物,对沿途环境卫生影响大,而且抵达地多为大中城市农贸市场或加工企业或其近郊的批发市场,最终对目的地城市环境卫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H7N9流感疫情的发生,家禽产销因疫情带来的风险频发且加剧,既推动了消费者消费理念的转变与习惯的改变,也为家禽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和内生动力。 二、顺势而为,大力推进“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配送、冰鲜上市”,促进家禽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配送、冰鲜上市”,既是农业部门履行新职(去年底中央明确将畜禽屠宰管理职能从商务部门移交到农业部门)后的主动担当,也是适应疫情新形势推进全产业链转型升级的主动作为,同时还是建立和完善动物疫病稳定控制机制、保障人畜安康的现实选择。 1、宏观管理职能的调整,顺应了产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去年底中央对屠宰行业管理部门做了调整,将屠宰行业管理职能交给了农业部门,这一职能调整的新变化,顺应了产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家禽产业以及整个畜牧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 2、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为生产方式加快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江苏省肉禽规模养殖比重已经高达95%。 3、禽类加工企业高起点发展,为集中屠宰提供了重要示范 据了解,江苏省有禽类加工企业62家,虽然远远少于生猪屠宰加工企业(900多家),但其加工规模与水平远超生猪,且基本实现了流水化作业、机械化操作。 4、市场布局新变化、建设管理新要求,也为推动冷链配送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 过去批发市场遍地开花,管理混乱,现在推行定点集中、规范管理。比如南京市政府主导建成的众彩物流中心取代了过去遍布城区的各类批发市场;无锡市建立了两家活禽批发市场,负责对全市家禽统一批发;南京市今年4月以来全面禁止城区活禽交易,并正在着力将此项政策往长期化、制度化、法律化方向推进。江苏省有关部门针对全省各地不同情况,对活禽交易市场管理提出并推行“四分开一禁止”:活禽交易区与其它农产品交易区相对分开,水禽与旱禽经营相对分开,活禽存放区与采购人群相对分开,活禽存放区与屠宰区相对分开,禁止将购买的活禽带出市场。同时在全省所有家禽交易市场实行“定期消毒、轮流休市”制度。目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净化市场环境、减少消费者与活禽接触机会,降低染病风险。 5、活禽市场“重度污染”与人感染H7N9病例的高度相关,为促进家禽产业流通业态的改变提供了重要依据 从有关单位在疫情溯源采样检测后提供的相关数据看,相关市场活禽样品病原学阳性检出率50%以上,环境样品阳性检出率高达80%,但活禽的抗体检测结果呈阴性,说明活禽在市场感染的可能性极高,极有可能是“干净身子进市场,脏了身子进厨房”。另据有关专家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活禽市场检测阳性城区人感染病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且影响范围达到方圆5千米。因此,加快城市闹市区活禽市场外迁,切实改变城区长期存在的活禽交易市场格局显得尤为紧迫而重要。 |
上一篇:养鸡之道,小投入,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