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液态奶面临的新挑战 据2013年数据:我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我国生奶产量只占世界总产量的6%,奶的人均年消费量不到全球平均数的三分之一,中国是全球生奶生产的一个“洼地”。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显然也是全球奶制品供应商盈利的一个“高地”。由于世界各地的奶业都看好发展中的中国市场,期盼从中分得一杯羹,于是对我们来说,“如何利用全球资源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促进本土奶业的健康发展?”就成了摆在大家面前不容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 发展至今,我国本土生奶总产量的一半用于液态奶制品的加工,另一半用于奶粉的制造。同时进口奶粉数量连年攀升。在我国,无论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奶粉,主要都作为生鲜奶的一种储备物。经复原后也被乳品加工企业所利用,再次加工成为液态奶,其中不乏隐含着“外奶内调”的成功经验。 简而言之,目前我国奶制品的加工品只是单一的液态奶。对加工企业来说,事实上还存在着“生鲜奶”和“复原奶”两种可供利用的原料资源。为了理清两种原料的关系,2007年国家出台了“液态奶标鲜标纯标复原”的规定。但是与国际标准的社会监督管理理念相距甚远,他们采用的是更为先进的适用于所有“奶制品的热伤害程度”鉴别鉴定原则。 进一步考察我国液态奶的品种结构,灭菌奶的市场占有率大于80%,巴氏鲜奶小于20%。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比例几乎是全球消费份额的“颠倒”。更值得重视的是,在我国现行有关液态奶制品的国家标准里,只有巴氏鲜奶一个品种要求必需以生鲜奶为唯一原料。由此,我国奶农蒙受了相当的生存压力,而乳品企业则普遍乐于采取“剥离牧场”的轻资产经营模式,养殖和加工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严重失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社会认为如此这般的液态奶产品结构很合理、产业结构也很合理。 全球参与国际贸易的奶制品总量,折算为生奶约为全球生奶总产量的8%,以奶酪和奶粉两类产品平分其总量,液态奶很少。然而今年伊始,我国在进口奶粉的同时也进口了大量液态奶成品。于是加工企业也开始感受到了压力,原因在于进口的液态奶品种几乎全是灭菌奶,出现了“我有人也有”的新竞争势态。加上我国奶业的信任危机尚未消散、生鲜奶价格大幅度波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奶牛养殖业和奶制品加工业两大板块同时都招架乏力。以致各地企业纷纷主动担纲,不顾自己的库存能否消化,也不顾与奶农原来签订的收购合同,争先恐后地成为进口灭菌奶的代理商了。 鉴于我国奶制品结构的单一性,任何对我国液态奶产品的外来挑战,本质上即是对我国奶业的全面挑战。我国奶业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讨论应对之道具有非常迫切的重要现实意义。笔者以为在市场竞争主体发生变换的今天,需要我们冷静反思昨天和认真筹划明天,重新审视竞争性产品品种之间的“差异性特征”,然后才有可能把握新的发展机遇。 2.我国液态奶的胜出之道 我国奶业克服面临难题的办法只能通过市场来求得。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法则也很简单:“人无我有,人有我好”,本质上是扬长避短。 2.1 "人无我有”的品种是巴氏奶 纵观奶制品的国际贸易品种目录,我们可以发现许多“长保质期”的奶制品品种名列其中,它们的保质期都在数月乃至数年之久;也有部分在标签上标识为“鲜奶”,但保质期是介于10~45天之间的另一种液态奶。它们与“短保质期”的小于10天的巴氏鲜奶并不属于同一品种,也不属于保质期长于45天的灭菌奶品种,按国际标准应该归类于“中保质期”的“第二代鲜奶”。 只有生奶和巴氏鲜奶没有出现在国际贸易品种的目录里。它们都是保质期短于10天的特殊商品,是奶制品国际贸易的“盲点”。对于正常的国际贸易而言,长距离冷藏运输短保质期的生奶和巴氏鲜奶的成本,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高得简直难以承受。换言之,中国市场里的巴氏鲜奶是具有“人无我有”性质的一种液态奶品种。从当前情况来看,认真做好巴氏鲜奶将是中国奶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唯一可靠选择 2.2 "人有我好”的品种是灭菌奶 按照国际标准,灭菌可细分为直接式超高温瞬时法和间接式超高温瞬时法,以及保持法等三种工艺,其产品则由所采用的不同灭菌工艺来命名。不同的灭菌工艺所使用的热处理强度各不相同,按下列顺序逐渐升高:直接式超高温瞬时灭菌奶 - 间接式超高温瞬时灭菌奶 - 保持法灭菌奶;所得产品品质之优劣顺序,则依次降低。它们的保质期在常温下都可以达到9个月以上,可以行销全球。 |
上一篇:中国牛肉养殖产业扶持力度仍需加强
下一篇:中国奶业发展的十大热点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