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化是养殖业的唯一出路 专业化是养殖业的唯一出路,专业人员不等同于技术人员,资源+专业+经历=技术,优秀资源+先进技术=竞争优势。 尽管很多人已经从事养殖很多年了,试问,除了自负、固执和孤傲之外,我们到底还有什么本事?大家都说会养,但却没办法长期养好。 即使是养殖指标相对好的,离专业水平还是很远,因为专业告诉我们的不是简单的知道与不知道的问题,更多的是知道后面很多的理论与技术。老养殖户硬着脖子讲半天,可能是只需要用一个专业话题或术语就能诠释的问题。我们摸索了半辈子,可能对专业来讲就是照本宣科的一种简单的道理。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你懂的相对多,风险就绝对小,养殖结果自然好,如何理解和落实加强饲养管理,严格生物安全的基本要求?这恐怕也是大家必须补得一堂公共课! 2、技术要从基础做起 什么是基础,就是那些让鸡直接接触到和感受到的一切环境因素,包括饲料、饮水、温度、空气质量、应激、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等。 自从8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畜牧业,大量的专家、教授下乡,大量的专业培训班举办,对传播专业知识曾经起到过很好的作用,但当这种专业培训长期面对的是大量的非专业的人员的时候,这种作用就变得令人质疑,曲高和寡嘛。 现在很多养殖企业强化对场长、技术人员的培训、激励和管理,这是不够的。因为要落实整个养殖过程的是很多基本上属于非专业化的饲养人员,这些人对专业的理解和执行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企业的养殖结果,“以鸡为本”和“以人为本”要结合起来才有效。 所以,我一直以来特别强调并关注现场管理,从现场操作看饲养人员对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技能到底能理解和执行多少,看看还有那些失误、错误,调研还有那些管理盲区和空白?当你把现场管理解决了的时候,养殖中的很多难题也就基本上能迎刃而解了。 3 、动物保健方案不断得到强化 真正落实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的方针,不把希望寄托在大量使用兽药上。 强化对病原的控制,对病原的研究、跟踪、扑灭要有切实可靠地措施和方案。 强化对饲养人员的培养与管理,把饲养管理落到实处。 建立立体的生物安全体系,从饲料(营养是否平衡、霉菌毒素是否超标、原料是否被污染等)、饮水(水质各项指标是否符合养殖需要)到环境控制(大环境、小环境、内环境、外环境、微环境)都要有生物安全的概念和兽药卫生的标准。 动物保健方案要齐头并进,维生素、必需氨基酸、酶制剂、抗氧化剂、酸化剂、中药制剂、微生态制剂、抗霉菌毒素产品、部分生物制品(干扰素、抗病毒蛋白、基因工程免疫复合物等)、有效的对型的疫苗、免疫增效剂等等。 4 、生物安全对养殖业的要求 用兽医卫生的观念去改造每一个从事养殖的人,首先把大家从脏乱差的环境中解脱和解放出来,其实在干净的环境中关注兽医卫生,那就是让单位体积或面积内所含有的病原微生物降低到“零”或“不足以让动物致病”的程度。这种要求主要还是借助环境消毒和环境检测来实现的。 当然,对于兽医卫生的认识也不是非专业认识随便就能接受的,兽医卫生与普遍意义上的讲卫生具有很大差异,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标准。很多人有太多的奇怪和想不开,关键是没有专业的工具所致;因为病原非常小,不是肉眼所能看见的,所以往往被忽视。 生物安全就是减少并杜绝一切有可能导致动物健康状况不良和抵抗力下降的因素,给家禽营造相对安全的生存和生长环境,适应规模化养殖的发展。未来禽病防控高峰论坛要和饲养管理技术论坛密切结合起来才更富有价值。 5、改革诞生新的活力 我们有很多的传统观念,我们对肉鸡养殖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我们有很多的养殖习惯等等,这些“历史包袱”其实就是我们养不好鸡的根源和羁绊。 我们都习惯于去谈论自己的创业历史,去提自己的“当年勇”,但我们在今天却越来越迷茫,因为一切都变了,品种、营养指标、疫情、环境等都在变,我们不变就会作茧自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大家应该多去推敲。 改革诞生新的活力,改变诞生新的产业,新的行业标准和新的样板。你不改就会被淘汰,竞争是不同情弱者的,但却更容易青睐那些勇于改变和改善的拓荒者和创业者。 6、 创新是社会资源 对新的东西大家都容易兴奋,特别是新技术!如何理解“新”?新不是前所未有,也不是空前绝后,新也是相对的,新就是在日常生活、生产、经营和管理当中。 “创新”不是要求大家都去“闭门造车”和“无中生有”,因为行业内的先进经验和创新成果比比皆是,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去理解、去接受、去践行。 |
上一篇:山东鸭子该“熟”了
下一篇:蛋鸡养殖的全自动化时代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