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死动物是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物” 。近年来,随着畜禽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畜禽养殖环节病死动物数量和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能力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给生态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很大隐患。根据农业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指导意见,当前我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常规技术主要有掩埋法、化制法、焚烧法和发酵法等。通过对上述技术的对比研究,探讨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科学有效地开展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提供参考。 1、国内无害化处理技术现状 1.1 掩埋法 掩埋法是通过化尸池(窖)或挖坑深埋的方式处理动物尸体的方法。 1.1.1 深埋方式 可“就地取材” ,具有经济、简单、易操作的优点,是目前我国最常见的处理方式。但深埋法有以下缺点 : 1)病原微生物消灭不彻底,造成土壤、地下水等环境资源的次生污染 ; 2)占地面积大, 土地利用率低; 3)遇到暴雨季节,掩埋的动物尸体可能被洪水冲出导致动物疫病扩散[1]; 4)处理产物无法回收利用,不产生经济效益。 1.1.2 化尸池(窖)方式 为解决土地因素的制约,化尸池(窖)逐渐得到推广,成为目前畜禽养殖场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的首选。与深埋法相比,化尸池(窖)有占地面积小、单位面积处理量大的优点 ; 其缺点主要是处理周期长且季节性波动较大,处理后的残余物质(如骨头)无法完全被消纳,填满后需要新建化尸池(窖),不具有可持续性。 1.2化制法 化制法是通过工业化设备对动物尸体进行高温高压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干化法和湿化法 2 种,目前青岛、厦门、宁波等地大型无害化处理厂所采用的高温高压湿化法,其最高温度可达190 ℃ , 最高压力可达 1 500 kPa,年处理能力可达 5 000 t 以上,主要用于区域性集中无害化处理和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该方法的优点有 : 1) 适用于处理牛等较大体型动物,且无需对动物尸体进行分割等预处理,减少次生污染的风险 ; 2) 能够消灭所有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性较高 ; 3) 处理产物可用于提炼工业用油、制成肉骨粉等,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缺点主要有 :1) 设备购置和运行维护费用较高 ; 2) 设备体积较大,需要专用车间或厂房,前期投资大;3) 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水需经二次处理方可达到环保排放标准。 干化法处理产物主要是肉骨粉和油脂,含水量很少,可大大简化资源利用和污水处理程序,已逐步在青岛等地得到应用推广。 1.3焚烧法 焚烧法是指将动物尸体投入焚烧炉进行有氧燃烧或无氧热解的方法。国内的焚烧炉大致可以分为高温焚烧炉和炭化焚烧炉 2 种。 1.3.1 有氧燃烧法 高温焚烧炉采用的是有氧燃烧的方法。目前在我国以中小型设备为主,日处理量在 50 ~ 100 kg 左右,一般只适合家禽等小型动物的处理,且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气,造成环境污染。大型集中式处理设备实现了工业化全自动控制,可处理大型家畜,如上海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采用的大型焚设备,其日处理量达 10 t,并配有完善的尾气处理系统,可达到环保排放。焚烧法最大的优点是可有效杀灭包括芽孢杆菌在内的病原微生物[2]; 主要缺点是设备购置和运行成本昂贵,体积庞大(高约 6 m) ,需要专用车间或厂房。 1.3.2 无氧热解法 炭化焚烧炉采用无氧热解(600 ℃左右)的方法,将动物尸体裂解成生物质炭,进行资源化利用 ; 缺点除了设备购置费用较高以外, 作为新型处理工艺,其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待考证。 1.4发酵法 发酵法是指将动物尸体和麸皮、木屑等辅料按比例混合,分别作为氮源和碳源,通过微生物发酵过程产生的生物热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3]。条垛式堆肥、发酵池等传统的发酵方法,受到天气、场地、设备、人工等诸多因素限制,并且耗时过长,一般需要 3 周左右。近年来浙江、福建等一些规模养殖场引进了高温发酵设备,利用特制耐高温(100 ℃以上)菌种对动物尸体进行发酵处理,其主要工艺流程包括尸体粉碎、加热发酵、脱水干燥3 个环节。高温发酵技术的优点在于在高温加热和微生物分解发酵的双重作下可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终产物为优质的生物蛋白原料,可用其制成高档有机肥料,具有较高的经济附加值 ; 处理过程不产生污水废气,对环境影响小。其主要缺点是设备运行费用较高,生物安全性尚缺乏权威部门的明确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