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猪养殖的主要环境污染途径 1、废水污染。生猪的尿液、清洗养殖场地的污水以及养殖人员的生活废水都是严重的污染源。猪场将污水排入农田、河流或鱼塘里,会污染土壤及水源。一是会使土壤农田、植物农作物遭受污染,导致减产或死亡;二是会使水中对有机物较为敏感的水生生物慢慢中毒、逐渐死亡,最终影响水产养殖业。三是猪场污水排入池塘、河流,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所产生的多种毒素严重污染水体。更为严重的是猪场排出的污物不仅会污染地表水,还会严重污染地下水,有毒有害物质减少了地下水的溶解氧含量,使水体变质发黑、产生异味,并且含有大量微生物,无法使用。 2、生猪的粪便污染。日常排泄的粪便是造成生猪养殖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据测算,生猪粪便排出量很大,一头生猪日产粪便可达32kg。如没有达到一定养殖规模或散养时,即可通过自家农田进行施用处理;相反当养殖形成一定规模达到一定数量后,不进行及时有效处理,随意堆放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如空气、水源、土壤及植物,成为寄生虫病、传染病、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染源。而且,生猪粪便若使用不当(如直接还田)或过量施用,会出现磷及重金属、硝酸盐的大量沉积,导致地下水和地表水质的污染。更为严重的是如若污染了地下水,便无法治理、无法逆转。 3、残留药物污染。残留药物对环境的污染是显而易见的,对猪肉的潜在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猪肉中残留的各种药物,如农药、人药、兽药及其他一些化学成份,尤其是激素和抗生素的滥用,导致抗生素的超标残留,严重影响猪肉品质,进而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4、空气污浊污染。猪场产生的大量粪便如若不进行及时合理处理,就会产生大量的氨气、甲烷、硫化物、酚类、臭粪素等有毒有害成分,而且被污水、粪便污染的水体也会释放出难闻的有害气味,严重污染养殖场附近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养殖场环境污染的原因 1、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作物种植的减少。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民增收途径越来越多样化,使广大农村传统的二元结构(粮、猪)经济模式发生改变。城乡快速发展,作物种植面积减少,对禽畜粪便使用量减少,不能及时施用于农田,造成农牧出现脱节现象,形成污染。 2、养殖方式由分散转为规模养殖。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养殖业从以往的分散养殖逐步转变为规模养殖,导致规模养殖户的逐渐增多,致使猪场废粪便废弃物也迅速增加,造成污染。 3、在养殖过程中,部分养殖户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为生猪防病治病、促其生长而使用的维生素、抗生素、微量元素、激素等,缺乏科学、合理的进行使用,导致滥用药物的存在,致使造成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 4、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污染。农业的快速发展使耕种不再精细,而且使用有机肥的农户越来越少,造成禽畜有机肥的大量堆积,形成公害、造成污染。 二、如何有效防止养殖业带来的污染 1、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布局。选择生猪养殖场地时,在相应考虑条件良好、交通便利的同时,要将猪场建立在远离城市、人口密集地和工业园区;远离生活水源、远离江、湖、河流。同时养殖场内要具有良好的排水设施,具有适度的坡度、便于污水及时排除;养殖场地尽量选在距离果园、农田、鱼池和林地较近的区域、便于粪便及时排出有效利用。 2、科学合理地控制发展规模。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依照地形、风向等自然条件,科学设计,以长远的发展眼光,有效控制好养殖场的发展规模,按照工艺流程,降低单位产量的废物排放,使畜牧养殖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3、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养殖户的环保意识。在建设养殖场的同时,要养殖、环保两手抓,既要考虑生产工艺的先进性,又要按照利与环保的要求修建相应设施。而且还要加强养殖场管理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使相关人员对禽畜粪便肥料资源的利用意识不断增强,积极开展循环利用生猪养殖废物,变废为宝,而且即经济又环保,达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养殖场的污染废物。 4、加强养殖场内外部的环境管控。合理控制好养殖场内猪舍的空气、湿度、温度,做好猪舍内的环境卫生工作,为生猪养殖创造有利生长环境。在猪场四周和厂区闲空地加强绿化工作,在猪场道路两侧及猪舍之间栽种速生落叶树种,对场区闲地进行合理的种植花草灌木,有效利用植物的防风、降温、净化空气的功能,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废弃物是农业种植的宝贵肥料资源。它不仅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成分,可用作农田肥料,还可作为燃料、饲料。因此要针对养殖生猪的总量和废弃物的污染,切实加强综合整治,大力宣传、开展各地生猪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以及资源化的利用,不断改善农村畜牧养殖业的生产环境和广大农民的生活环境,使畜牧养殖业及环境保护得到良好、有序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
上一篇:猪肉品牌化将是生猪产业新突破口
下一篇:农户生猪养殖行为影响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