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业篇

用全产业链破解“奶荒”困局

日期:01-03 作者:阳光畜牧网- 小 + 大

——来自黑龙江奶业主产区的调查

  “绑架”乳制品企业的奶荒问题正在加速向行业的终端消费环节传导。
  三元、蒙牛、光明等企业近期纷纷宣布上调大部分产品价格,涨价幅度在8%至10%,调价理由,无一例外都是应对“奶荒”带来的成本上涨压力。
  今年的“奶荒”为何格外突出?在“奶荒”带来的成本压力之下,乳制品企业除了提高终端产品的价格,是否还有别的应对办法?乳制品行业如何建立破解“奶荒”的长效机制,使行业发展免受其扰?
  日前,记者来到我国奶业的主产区——黑龙江省,对奶农、规模化牧场、合作社等原料奶市场供应主体和乳制品加工企业进行调研采访。
  散户奶农“很受伤”
  由于发展阶段和历史的原因,当前我国原料奶供需格局中,奶农散户养殖仍占据较大比重。不少报道认为,今年的“奶荒”在一定程度上是散户和奶农合作社的原料奶产量出现下滑所致。
  11月底,记者来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采访时,这里已经下起鹅毛大雪。在鑫源奶牛养殖小区,奶农刘全有些无奈说:“现在散户养牛,一年忙到头也赚不到几个钱,真不如把牛卖了。”
  刘全家里有50头牛,一年可以生产鲜奶200多吨。不过,养牛的投入真不小:一头牛每年草料钱要花13000元,补钙要花700元;雇人帮忙养牛,一年给两万元也没人愿意干;赶上奶牛待犊、产犊,一分钱也没有收入,只能光投入。
  刘全说,今年以来,自己已经收入25万元的鲜奶出售款,但由于投入太大,这些钱几乎是“左手拿进、右手拿出”。村里其他养牛大户积极性倍受打击,不少人已经开始联系下家,准备把奶牛卖了。
  长期关注原料奶市场的当地知名奶粉企业——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奶源管理部经理赵久志告诉记者,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所获得劳务收入并不比养牛差。更重要的是,目前生鲜乳市场已经呈现出规模效益的特征,而规模化养殖对于资金、养殖技术、管理体系有着较高要求,这就造成散户缺乏市场话语权;加之农民从事牧业,其在生产资料效益最大化和生活品质提升上不具优势,而且奶牛养殖风险较高,散户缺乏技术支撑,很容易遭受损失。这些因素的综合叠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奶农的养牛积极性,影响了鲜奶的供应。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部分乳制品加工企业从散养户收购的鲜奶数量已经出现明显下滑,一些企业下滑幅度甚至超50%。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研究员宋亮也认为,近年来,国内对于原料奶的质量管控越来越严格,散户奶农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伴随着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的逐渐增长,特别是饲料和人工成本的上涨速度快于奶价上涨速度,造成奶农比较收益下滑,一大批中小规模养殖户退出市场,造成了原料奶总供给量的持续下降,是“奶荒”的一大重要因素。

上一篇:探寻奶价“涨”之缘由

下一篇:2014年中国乳业的新趋势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