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生猪市场出栏价格全国范围内出现持续下跌,跌速创十年来最快,猪粮比价前期已跌至红色区域,进入5:1的深度亏损区(猪粮比价6:1为盈亏平衡点,6:1—5.5:1之间为蓝色区域,5.5:1—5:1之间为黄色区域,达到5:1时进入红色区域),为缓解生猪价格快速下跌和生产压力,保证市场供给,有效维护养殖户的利益,国家发展改革委于4月7日宣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同时启动猪肉收储,希望通过政府调控遏制生猪价格进一步下滑的趋势,前期来看,效果不明显,生猪出栏价格下行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虽然近日生猪出栏价格开始反弹,但生猪养殖场(户)严重亏损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粮猪安天下,生猪生产正常与否,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国计民生,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且需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促进生猪生产良性发展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生猪市场价格已完全放开,由市场根据需求自行调节,但政府相关部门有责任帮助养殖场(户)尽快摆脱目前的艰难处境,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市场信息、养殖技术、科学管理、疾病防控等一系列服务,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开展生产自救。 一、目前生猪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生猪生产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但通过市场监测分析,走访调查发现,近年来,生猪生产效益受市场价格大幅波动、成本刚性上升等因素影响,生猪养殖收益呈周期性变化,效益极不稳定,风险较大。养殖规模小,过于分散,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小。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相关部门认真探讨和研究解决。 1、生猪养殖业存在信息不对称。 一个是部门间的信息不对称,一个是小养殖与大市场的生产信息不对称。目前我县生猪养殖业信息体系建设没有一个全县统一的信息网络。各部门之间的生猪养殖信息没有联网,不利于沟通和科学决策。其次也没有统一的信息采集布点。各部门布点、采点的密度不同,得出的数据也不同,影响了数据的科学性,也难于掌握生猪养殖业的准确动态,养殖户不能准确掌握市场信息,缺乏科学判断市场动态的能力。 2、农村空栏户较多。由于养猪收益不稳定,加上部分养殖户生产与价格信息不灵,养殖技术落后、养殖时间、出栏时间把握不准等种种原因,加之今年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导致养猪户严重亏损,为降低损失,纷纷抛售小猪、宰杀母猪,造成空栏。 3、出栏价格波动大。生猪生产效益的高低,直接因素是出栏价格,出栏价格越高,净收益就越多,效益就越好。反之,则效益就低,甚至亏本。而目前生猪价格主要依赖市场调节,散养户不能掌握市场价格,猪养的多,价格降下来了,养猪户只有大量减少饲养头数,有的甚至淘汰母猪。一旦价格涨了,可存栏又少了,没有猪卖,形成恶性循环,养猪户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有利可图时一哄而上,无利可图时一哄而散,直接加剧了生猪价格波动的幅度。无良性发展的能力,只能跟着感觉走。 4、养殖成本上升快。与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相比,而养殖所需的饲料、人工费、运输费、防疫费、药品费、水电费等成本均有较大幅度上涨,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前期养殖户每卖1头猪,亏损在100元至200元不等。 5、科技含量不够高。多年来,养猪业以农村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比重较低,生猪养殖过于分散,产业化水平太低。多数养殖户仍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饲养管理体系。饲养、管理、防疫、治疗水平不高,标准化养殖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 |
上一篇:中国从养猪大国走向强国的战略思考
下一篇:标准化养猪“150”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