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问题 长安超30%规模户周转困难 省物价局近日发布的一份价格监测信息显示,我省生猪、猪肉价格自1月下旬以来,生猪、猪肉价格连续13周呈下降走势,截至4月底,累计降幅分别为31.56%、18.60%。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已启动相关调控预案,开展冻(冷)猪肉收储。 然而在农户看来,冻(冷)猪肉收储并没有解决他们的根本问题。 “目前政府对于农户虽然有一定的扶持,但力度太小。”薛顺安表示,“国家的生猪储备措施,有时候反而使得农户增加损失。”薛顺安的养猪场有200头的生猪储备指标,他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假设三月份生猪每斤可以卖到6元,但四月份会有定期的储备检查,必须等到四月份之后再卖。等到五六月份,虽然每斤可以卖到6.5元,但每头生猪每天饲料就要6元。这就意味着,养殖户养得时间越长越不划算。“目前每头储备生猪补贴只有300元,再加上人工费之类的,补贴根本不合算。”薛顺安说道。 另外,来自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近日发布的一份资料显示,目前信用放贷、专项养殖资金倾向于已开始养殖的或者养殖大户,而散养户、小规模户一般贷不到款,农户养殖启动资金大都是从民间借贷高利息资金,生产负担沉重。目前长安已经有超过30%的规模户由于亏损严重,资金周转发生困难,急需一定的贷款来渡过难关。 在养殖户那里,这份资料得到了印证。 “补贴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其实农户最需要的还是贷款条件的放松。”薛顺安说道说,因为这个行业波动太大,银行根本不给农户贷款,而且养猪场也不能作为抵押。就目前的状况来说,如果现在能贷到款,就可以撑过这段困难时期。等到明年好转后,便可以将贷款还上。同样的,对于贷款尤伟也显得很急迫:“现在的资金完全靠自己筹集,银行对这个行业没有信心。有了贷款不仅可以撑过眼下这个难关,还可以考虑今后扩建放养场地。” 坚定规模化 期待明年是个好年景 猪价犹如“过山车”,不是猪贱伤农,就是肉贵伤民。有专家在分析“猪周期”内在成因时指出,家庭式分散养殖户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猪价较高时一哄而上,市场低迷时则抛售母猪或退出市场。这样的做法,人为加剧了肉价的波动。 而在市场上打拼了多年的经营者看来,走专业化规模化养殖之路应该成为行业坚定的方向。 “生猪价格涨涨跌跌,尽管国家及时出台了市场调控预案,但效果离预期还有差距。”尤伟说,散养户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加之目前肉价下降,饲料和人工等成本上涨,形成双向挤压,致使众多散养户退出市场,进而加快了生猪产业由散养向规模化转型。因此,规模化、科学化养殖才是经营之道。有效平抑价格异常波动,就要加快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步伐,同时探索和建立生猪生产配额制度。 长期调研我省整体生猪市场的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也建议,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在养殖效益、抵御风险能力、疫情防控和防治等方面具有优势,且生产稳定性强,对保障畜禽产品市场供给、缓解供需矛盾起到了极大作用。因此,政府应继续加大对规模养殖户、公司化养殖企业的支持力度,并通过政策引导散户向规模户集中,促进养殖方式升级。 此外,不少养殖户还建议在补贴政策上应该更加灵活性。薛顺安就建议,政府应该完善生猪养殖的补贴政策,设立养殖补贴基金,在生猪养殖处于“过剩期”和生猪销售“疲软期”,政府可动用养殖基金对养殖大户进行补贴,以保证生猪生产的可持续性,避免出现因出现供应萧条,最终影响到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现象的发生。同时,在贷款上,银行也能对养殖户一定优惠和扶持,从而保障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明年会不会又迎来新一轮通胀?”对于未来,尤伟和薛顺安似乎并没有多少把握。目前,如何更好地度过眼下的难过是他们最关心的事。然而无论怎样,他们还是会把自己的生意想办法撑下去,等待“春天”。 “期待明年是一个好年景!”这个好“字”或许包含着太多的意义与内容。 资料链接 规模化养殖降风险 猪周期一般在2—3年左右。这种周期性大幅波动,让猪农叫苦不迭。那么“猪周期”是不是就是那么不可逆转了?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食品是美国规模化养猪的典型代表。每年养猪约1500万头猪,除了满足美国国内的需求,还大批量向中国等市场出口猪肉。巨型规模化养殖不见得可以打破“猪周期”的魔咒,但对于抵御风险而言是有好处的。数据显示,美国猪周期大约5年,中国约3年。依靠科学管理和规模化生产也让每头猪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从而在猪价进入低谷时能够更好地抵御市场风险。即便利润微薄也可以积少成多,保存实力,而在猪价上涨时获得合理回报。 |
上一篇:如何建立环保型养猪模式
下一篇:刘永好:大数据分析使养猪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