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国外经营管理模式及做法能否为我所用 针对消费者不敢买国产奶粉和乳品企业不时发生牛奶质量安全问题,有人建议我们将国外标准制定和经营管理那一套模式引入为己利用。我对此的看法是“先进经验与做法可借鉴,全盘照搬不可取” 。 目前许多消费者倾向选择进口的洋奶粉,当中的关键原因是在于人们对国产奶品的不信任所造成的。新西兰和澳洲的奶牛养殖方法是采用天然放牧型的,哪里有足够的草地,奶牛不用添加食用一些精饲料,牛生病打针吃药也比较少,所产的牛奶质量也比较优质,养殖成本牛奶生产成本也较低,那是上帝给他们的先天条件及礼物。这些对我们来讲,都是不可遇不可求的。中国的养殖模式不同,养牛人的素质不同,饲料供给不同,体制与经营模式不同,国外有许多经营模式是不适宜生搬硬套引入使用的。上面的一些东西虽然进不来和不适用,但现在国内的一些企业则利用走出去的办法去尽量缩短与国外同行的水平。包括上海光明去年已经成功地走出了国门,跑到新西兰去把人家的企业收购兼并过来了;湖南澳优,不但产品在澳洲委托洋企业贴牌生产,也跑到欧洲兼并了二、三家外国企业。对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或模式,我们可以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或在加强中外交流中当从中借鉴和学习来获得。其实在加工工艺与设备的先进性方面,目前的全球普及国际化水平已很高,企业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彼此很相似很相近,而在经营管理方面国外企业的确有他们的一些过人之处或特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例如对牛奶质量的要求,标准的制定,管理的细致与到位及其敬业精神等这些东西,都很有学习与利用的价值,但由于国情与环境条件不同,我们不能全盘照搬。不然,无利反而有害。比如,新西兰的奶品消费,假若有消费者买到的牛奶或奶粉感到口味不太适合,即使你将商品开了封盖又或吃了一半,厂商家都允许你退货退钱或换选另一种口味产品。这种厂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人性化关系处理方法在新西兰行得通,因为那里的消费者比较纯品不贪心和比较有教养。若在中国市场,这种做法若实行1个月的时间,这家品牌厂家非得倒闭不可。因此,国外的东西并不是说全单照收的。借鉴学习国外的东西,标准制定也好,经营管理模式或经验也好,我们应有选择性地学习和借鉴,适合国情的有利的这一部分应该可以借鉴为我所用。比如在标准制定方面,欧盟及美国的经验及科学严谨的态度就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美国对牛奶的标准制定,从饲料到用药到疾病防治到牧场消毒到饲养管理到鲜奶处理与牛奶加工等每个环节都制定得很细致,每一个细节都非常规范,包括每个环节该怎么消毒、工人穿什么衣服,加工车间空气达到什么等级,牛生病用什么药等等都有明细指标和规定。美国人的牛奶标准是一个永久积累和不断充实与完善的过程,它不是把旧标准一下子全部作废,而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内容,或只把不适用或需做出修改的这一部分内容给予充实和完善,而不会像我们那样可以随便废止或随意制定新的标准。 十二、广东奶业发展战略研究 广东缺少一个大草原,但它却有一个大市场。广东因受人多地少及其高温高湿气候等条件制约,决定了在这块土地上不可能像北方内地那样高密度和大规模地全力发展奶牛养殖业,而它的乳品加工(包括奶粉和益生菌乳饮品)和乳品销售市场则是广东奶业发展的两大主战场。基于这样的发展战略定位,故近10年来广东的乳品加工能(包括液态和固态)有惊人的提升,牛奶消费市场的培育亦取得可喜的战绩。目前的全省固、液态乳制品年生产总值大约已将近150亿元,但奶牛养殖亦已连续10年徘徊在6万头总存栏规模水平,广东的鲜奶自给率一直维持在40%以下,从福建、广西等外地调入生鲜奶源已有八、九年的历史,最迎有个别企业还从2500公里远的天津外调新鲜奶源抵达广州加工产品。 广东奶业今后的发展格局及定位,故计与现行状况出入不会很大。发展的重头戏及焦点估计仍然是放在乳品加工和市场销售与消费这两大环节上。广东奶业发展的基本定位,应该继续保留“特质奶源”和特色奶这一本质与地方特色。在奶牛养殖上,应继续走和完善社会化专业分工与企业自办牧场相结合的路子及方向,社会化专业分工养殖则以规模家庭牧场为基础为重点,并使这部份的总奶牛存栏数达到60~70%为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