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适时合理的人工诱产,对母猪进行集中产仔,集中管理。便于对环境温度适时调控。同时缩短整个产房的产仔日龄可有效的减少仔猪腹泻问题的发生率;适时合理正确的应用缩宫素,及人工助产,以尽量的缩短母猪的产程时间。母猪的产程时间越短,产后感染机率越低,产后恢复的越快。 ④产后应重视母猪的消炎工作,应加强母猪的产后巡查工作。产后子宫炎发生在产后的3天以内,母猪产后第三天即子宫要关闭,所以母猪的产后消炎问题应该在第三天即子宫颈口关闭前解决,如产后第三天仍有白色的粘稠物排出,则预示母猪因管理不当或消炎不彻底感染了子宫炎,应及时的采取子宫冲洗措施,用药直接至病原部位。母猪产后的消炎总是应该在产后的3天内将此问题处理好。否则,会将母猪产后的炎症问题带到下一次发情配种,但任何消炎都不如加强母猪的围产期管理对母猪所达到的效果明显。 2、产房温、湿度的正确定位 ①产房环境应当区分为大环境与小环境,两种环境应区别对待对于养猪生产者,冬季同夏季应区别对待,不能说产房乳猪需要的环境温度在30度左右,如果在严寒的冬季刻意的去提高环境的温度达到30度,那么猪舍中的环境就会相当的污浊,所以冬季就应以让猪适应低温的方法来管理猪群。整体我们的管理理念应是逐渐的锻炼让猪去适应环境温度变化能力,而不是围绕着温度一层不变整天处在一个恒定的状态的管理策略。培养“让猪去适应温度,而不是让温度去适应猪。” ②产仔期间较高的产房温度会使仔猪喜欢分散睡卧,或紧挨母猪睡觉,当所有母猪产仔后就要降低整个房间的温度,同时又要维持仔猪保温区的温度,可用垫草或保温房来创造一个更有吸引力的保温区来解决这个问题,此种方法也处理好了大环境与小环境所需温度不同的要求。然而尽管采取这些措施,仔猪仍有一个很强烈的倾向,即紧挨母猪躺卧并存在着被压死的危险,在两次吮乳的间隔时间把仔猪调教赶入保温区是非常有效的,并要持续调教直到仔猪喜欢躺在保温区。通常情况下母猪在产后的第二天才会选择进保温房的习性,所以产后第一天应提高产房的温度以避免被母猪压死的危险。整个哺乳期的温度管理应前高后低,至出产房时的温度降至最低。产房温度的调控以乳猪能舒适的平躺在保温房为度,而不是单单的看温度计的方法来机械操作。在生产中我们应该是看猪施温灵活调控。 ③产房的湿度问题一直是乳猪发生腹泻问题的诱因。所以产房应时常保持干燥,尤其是保温房内的环境,必要的时候应用干爽粉干燥是必要的,对于出生时以及6-10日龄这个生理阶段更应注意预防。 3、产房日常工作的正确定位 ①对于新生仔猪体重与断奶前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主要与仔猪储备能量过低,体温过低在关,尽管50%的死亡发生在产后2-3天以内,但出生后最初几小时内的状况会关联到以后的死亡。所以出生后应及时准确的寄养仔猪。 集中产仔,对仔猪进行集中调栏,根据母猪的带仔情况,灵活机动的调整。通常情况下不主张大范围的调整,但必须适时准确恰当的调整。应掌握一个原则,通常奶水差的,初胎母猪、年老母猪等应带个体较大的猪仔,弱仔通常集中给3-5胎的奶水充足的母性好的母猪带仔。初胎母猪应将其带仔数达到最大能力。乳猪在整个哺乳期应在7-10日龄左右再进行第二次调栏,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即乳猪的生理腹泻期的影响,乳猪大小会层次不齐,应对残次、弱小的再进行一次调栏处理,而不应出生调栏一次就结束的做法。总之调栏应该遵循一个原则,要在乳猪状态恶化前处理好乳猪的食奶问题,将问题控制在原发点上。营养不良和饥饿虽是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在分析仔猪的死亡原因时,往往将其归结为母猪压死所致,将仔猪寄养给合适的母猪,对于减少营养不良的饥饿问题是非常有效的技术。 ②不推荐使用促乳素来增加母猪的泌乳量。母猪料加催乳素后仔猪断奶后缩水厉害(母猪奶水充足,自然就食料差的道理)。产房乳猪阶段胃肠功能得不到有效的训练,所以母猪奶水过好也不是什么好事。应该充分的利用饲料来训练乳猪的采食性能。另一方面母猪在应用催乳素,会过分的对体况消耗,会影响到母猪的下一胎次的繁殖成绩。 ③乳猪建议最好是28天断奶,不得低于25天断奶,断奶均重达到6.5公斤,以猪仔断奶可以自动食料为度。过早断奶,猪仔食料困难,极易导致疾病感染。猪仔与母猪奶水的供需关系20天达到高峰平衡。对于有的专家所提出的早于21天断奶可有效的阻隔某些母猪所携带的疾病问题的观点应重新审视和更正,既然猪场避免不了某种疾病的干忧,那又为何不让乳猪同母猪接触适应产生抗体呢?以利仔猪断奶后更能适应环境的能力更有利于保持猪的生理健康。同一批次的乳猪应全进全出制,对于断奶残次的,有PCV-2症状表现的应给予隔离护理。 |
上一篇:如何化解初产母猪拒哺
下一篇:仔猪的培育之营养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