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肉牛业不断发展,无论是在生产力、育种及加工工艺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不可忽略的是,我国肉牛业的发展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才能抓住当前肉牛业的发展机遇,依靠科技进步,开展科学养牛,改良肉牛品种,促进加工工艺的优化,丰富牛肉产品的多样性,提高牛肉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情况,推动肉牛产业化快速、持续地发展是当前养牛人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能力的提升,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的饮食观念、结构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肉食消费上看,改革开放前我国人均肉类拥有量每年仅8.9千克,其中猪肉占90%以上。而到了2006年,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已达到61.3千克 ,肉食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猪肉占68.5%,牛羊肉占12.3%,禽肉占18.1%,并且在养牛业发达的山东省、河南省,牛羊肉所占的比例已达到18%。由于牛羊等草食家畜能大量利用秸秆和野生青绿饲料等粗饲料,而牛羊肉高蛋白、低脂肪,营养全面更适合人体营养需要,所以有人估计,到下个世纪,我国肉食结构将逐步向三三制(猪肉、牛羊肉、禽肉各占1/3)过渡,使人们的肉食结构更趋合理,牛羊肉的消费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这同时也意味着我国的肉牛业存在着很大的发展和潜力。近些年虽然我国肉牛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在看到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我国目前的肉牛业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我国肉牛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生产水平低 2005年,我国黄牛存栏量为1亿多头,年产肉量只有711.5万吨,而美国牛存栏量尚不足1亿头,年产肉量为1131万吨,是我国的1.6倍。其原因,除了我国黄牛出栏率低外,主要是由于胴体重低的原因。2005年,世界肉牛平均胴体重为200.7千克,日本为406.5千克,美国为331.7千克,我国只有135.2千克,可见差距之大。 1、饲养规模小 目前我国肉牛业的生产现状是以农区、山区农户分散饲养为主,占全国养牛的80%,小规模饲养和中等规模育肥场肥育为辅;以地方品种生产为主,杂交改良生产为辅;以副业为主,以产业为辅;中大规模饲养很少。一般每户饲养都是三五头,多的也只有十几头或几十头。尽管有些地区也发展了一些专业化的大型肉牛育肥场和饲养规模较大的肉牛育肥专业户。但他们出栏的屠宰牛数量十分有限,占总出栏量的比例也很小。肉牛散养虽然可以充分利用家庭的各种资源,如劳动力、闲散资金、农作物秸秆等,有效地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家庭经济收入,但是由于饲料混杂,品种混杂,年龄混杂,因而导致育肥期长、育肥效率低、育肥质量差,产品缺乏竞争力,导致牛肉的品质和规格难以统一。 |
上一篇:提高奶牛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下一篇:我国肉牛产业现状及热点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