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我在我国的养猪界讲了将近20年的全进全出生产体系、生产方式,早期断奶猪的全进全出,但在国内现在很多猪场还没真正做到全进全出。首先在猪舍设计上就有错误,是一长排猪舍,中间开个门,只有门框,每间之间的空气是流通的。这种情况下就不是全进全出。因为人在走动的时候空气会流通。当两边猪养的不一样的时候,存在温差,空气就会流通,病源就会传播,而不是像欧洲、北美这样正宗的全进全出,有独立的房间和独立的门。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而在我国很多养猪场却视而不见,因此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要给我国养猪生产者提供教育,多提供一些讲习班、专题讲座,乃至大的养殖公司上门为他们服务,把这个道理讲清楚,让大家了解到现在的猪舍设计并不是全进全出,这样容易贻误对疾病的控制,影响特别严重。 记者:也就是说一个从观念上一定要转变,在猪舍的设计方面也要做出改变。 施博士:还有一个就是饲养管理方面,一定要让猪舍干燥。我们现在普遍都能注意到温度,但是我们却忽视了干燥。而猪舍的干燥是任何饲养管理当中最重要的环境,因为干燥是最好的杀菌剂,任何消毒剂都没有干燥好。干燥能使大量的病源微生物和其它微生物死亡。而猪舍特别在冬季,窗户关得严严实实的,门也封得严严实实的,猪舍内的湿度就非常大。刚才已经说了,温暖潮湿是主场内病源微生物和其它微生物最好的滋生地。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猪舍还会产生很多有害气体,会刺激猪的呼吸道,造成呼吸道的损伤,呼吸道疾病就会大大增加。 记者:正如我们日常生活,如果太潮湿,我们自己也会很不舒服,也会滋生细菌。 施博士:对,容易得病,人类也是这样。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道理。而我国大部分养猪生产者都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他们首先注意到的是温暖。很多人认为通风后会造成暖气遗失,而暖气就是钞票,抽风就是抽掉钞票,他们不愿意这么做。更重要的还是大家没有认识到干燥与通风的重要性。 记者:说到底还是观念上的问题。那么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您觉得养猪户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施博士:第一,要做好生物安全措施,把病挡在猪场外,不让其传到猪场里。这是首要的一点。生物安全是纲,纲举目张。 第二,要做好合理的疫苗免疫程序。把周边猪场发过的常见疾病的疫苗该打的要打,不该打的就不用打。 第三,要做好饲养管理,猪舍一定要加强通风,要做到温暖、干燥,空气要保持新鲜,还要做好排污。 第四,要采用新的饲养手段、养殖技术。比如说采用无针头注射器、病死猪的处理等。 第五,营养要跟上去。一定要注意蛋白质在饲料里的含量,注意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平衡,这是产生抗体的必要成分。只有有足够的营养,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抵抗疾病。 第六,是刚才说到的生物安全措施方面,不能随便让人进出。人也是可以把病菌带给猪群的。 总体无非就是这几个方面,如果做到了,相信这个猪场的疾病危险程度将会大大下降,这是我个人观点。要全部做到这些要求,可能对很多猪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应该争取去做。如果做到了,疾病的感染会大大降低。 三、不用打的疫苗就不要打 记者:您刚才也提到一点:不该打的疫苗不要打。但是现在很多养猪从业者被疾病吓怕了,往往会疫苗一股脑地打,害怕漏打了任何的疫苗,一旦发病会造成损失。其实这也可以归结为一种观念的问题,您觉得应该如何解决? 施博士:疫苗免疫程序要合理,不能盲目,这也是一种观念问题。我们说猪的健康与环境当中的感染之间有个动态平衡。如果这个动态平衡被打破,猪就会发病。第一,当疫苗打得太多的时候,就会给猪造成很大的应激性:抓猪、注射都会造成应激,应激就会使猪的生产性能下降。第二,不该打的疫苗打了,疫苗的费用也就浪费了。第三,会使饲料利用效率下降。因为一旦打了疫苗就会有免疫反应产生抗体,抗体就是饲料中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组成的,那么饲料中本该长肉的蛋白质就转为抗体了,使得饲料的利用效率下降了,成本上升。另外,人员成本也上升了。因此,不该用的疫苗,我指的是周边没有发病的,长时间以来一直没有发病的,自己的猪场这几年来也从来没有发过这个病的,那么猪场在做好了我上面说过的那些管理后,就可以考虑暂时不用注射该病的疫苗。一股脑地打疫苗都是要反对的。其实所有的兽医都反对一股脑打疫苗,这是利少弊多的。 |
下一篇:我国经济30年频受生猪生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