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生物技术在鸡营养中的应用 近来年,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类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 又因抗菌素具有药物残留性及动物对抗菌素的耐药性, 使抗菌素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取而代之的一些生物技术产品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其中主要有酶制剂和益生素等。益生素又名促生素、利生素, 是指摄入动物体内参与肠内微生物平衡的具有主要直接通过增强动物肠内微生物群落的阻碍作用或者通过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来预防疾病, 而间接起到促生长作用和提高饲料转化率的活的微生物培养物(Hs oga one l, 1990)。在许多国家, 益生素已投入生产和应用。据统计,日本每年使用的此类添加剂已达1000 吨以上, 而且逐年上升, 应用动物主要是猪和家禽。挪威科学家E. D.Dund s a 博士在微生物菌种筛选方面已实行全套计算机化, 每次可筛选确认几十到上百种微生物。此外, 克隆技术和DNA 探针等高科技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尤其在微生物选育、鉴别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IS EM- 6. 1992)。国内益生素的研制开发和应用起始于80 年代, 在这一方面, 四川农大何明清教授及其同事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国内有许多单位和生产厂家、饲料公司等都进行不同规模的生产。有些产品已进入市场, 但绝大多数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如四川农大研制的芽孢杆菌素用于家禽的微生物制剂8091 等。朗仲武等(1994)在1—28 日龄蛋雏鸡日粮中添加产酸型活菌制剂, 雏鸡成活率提高4. 45% - 8. 75% , 肉料比提高8. 73% -11. 23% , 日增重提高0. 06% - 2. 54%。肖振铎等( 1995) 用抗生素作对照, 研究了产酸型活菌制剂对肉仔鸡和产蛋鸡的效果, 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组产蛋率提高4. 38% , 死亡率降低3. 81% , 肉仔鸡生长速度提高5. 35% , 饲料消耗降低5. 34%。我国的饲料和饲养业正处于全方位高速发展时期, 原料的短缺和价格的不断上扬, 已成为饲料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降低饲料成本, 开发蛋白饲料资源, 已是当务之急。而饲用酶是经对动植物组织加工和微生物的发酵而提取出来的。随着当代高科技中基因工程、遗传工程和发酵工程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 酶制剂必将成为家禽饲料中不可缺少的添加成分, 它效益高, 作用显著、安全、无毒副作用。目前国内外酶类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和应用技术发展很快, 采用比较多的有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糖化酶、木聚糖酶等。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家禽消化吸收能力, 应把多种酶搭配使用,形成复合酶制剂, 发挥其综合效益。如芬兰的A r izyme- S x 酶和Po rzyme 酶, 美国建明公司的“八宝威”, 还有中国广州的乐他佳酶、台湾的保力胺等。酶制剂用于肉仔鸡的试验比较多, 取得了可喜的结果。加拿大在雏鸡的全价配合饲料中, 添加淀粉酶和糖化酶的混合制剂, 使雏鸡增重提高10% , 饲料转化率提高7% , 日本学者在肉鸡饲料中加入0. 2%纤维素酶使肉鸡增重提高5% —10%。汪梦萍等人在肉鸡的日粮中添加饲用复合酶制剂, 结果表明, 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13. 4% , 饲料转化率提高8% , 饲料成本下降4% , 效果非常显著。全期试验组增重提高12. 72% (P< 0. 01) ,饲料消耗减少4. 45% , 饲料报酬提高14. 51% (P <0. 01)。 五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利用 微量元素是家禽营养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是饲料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微量元素添加剂是补充家禽对微量元素需要的主要途径。但由于微量元素化合物可利用率相对较低, 如何采取一定的措施, 从添加形式、利用率的提高等方面充分利用矿物质资源, 一直是动物营养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 人们又研究出了第三代微量元素添加剂——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 这是一种接近动物体内天然形态的微量元素添加剂, 在家禽营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特殊的化学性能使金属离子免受日粮中其它成分的影响, 并保护金属离子不受胃肠道中胃酸等物质的不良作用, 抵抗磷酸盐、氢氧化物、植酸盐等产物的影响, 也可抑制随粪便的排出量, 便于机体充分吸收利用。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无毒、无刺激作用, 容易被小肠粘膜吸收进入血液, 不损坏胃肠且适口性好。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应用于生产的试验较多,孙德成等(1995) 给35 周龄迪卡蛋鸡喂复合螯合物, 产蛋率和蛋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2. 8%和21% , 蛋壳厚度和强度分别提高12. 12%和18. 34% , 哈夫单位提高6. 29%; 美国科罗拉州立大学在产蛋鸡日粮中添加蛋氨酸锌2 磅ˆ吨, 比不添加者产蛋量提高14% , 蛋重高2. 3% , 每投入1 美元蛋氨酸锌可在21 周内比对照组多盈利5 美元。曾衡秀(1995) 给长沙黄鸡喂蛋氨酸锰, 90日龄增重提高9% , 饲料转化率提高7. 2%。关于鸡营养研究上的许多方面诸如调味剂的应用, 抗氧化剂的应用, 新型蛋白质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 饲料加工工艺对营养价值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在我国还远远不够。随着研究方法及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对养殖业愈来愈高的要求, 很多营养课题还有待进一步加深拓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