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兽医

猪瘟的流行特点及有效控制

日期:05-25 作者:阳光网站- 小 + 大

    1、当前猪瘟流行特点
  (1)从频繁发生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性,散发性流行,通常3— 4年一个周期;(2)疫点增多,疫区缩小,多局限于所谓“猪瘟不稳定地区”的散发性流行,局限于某些地区,某些猪场,在形式上类似于寄生虫病的疫源地;(3)其变化是世界性的,不局限于一时一地;(4)既有急性、典型猪瘟,又有持续感染的温和型、非典型猪瘟,以及无名高热或隐性猪瘟;(5)多发生于新生仔猪,且发病日龄日趋偏小;(6)仔猪病死率较高,表现典型临床症状与解剖变化;(7)成年猪死亡率一般较低,常发生在接种过疫苗的猪群中,呈现非典型猪瘟经过;(8)母猪潜伏期及病程较长、症状较轻、病势缓和、发病率与病死率较低,出现了持续性感染,亚临床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仔猪胎盘感染;(9)非典型猪瘟增多,必须依赖于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10)临床上猪瘟病毒持续性感染、隐性感染及带毒现象增多。田间很难见到单一病原的猪瘟,更多见的是猪瘟病毒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的复合型猪瘟或叫混合感染型猪瘟;(11)多数无临床症状的猪场,一旦发生猪瘟往往病情严重,仔猪症状明显,经济效益损失大。
    2、猪瘟病毒毒力与流行的关系
  强毒力毒株通常在1-2周内致发病猪死亡
  低毒力毒株主要引起仔猪的先天性感染,低毒力株有缓慢传遍猪群的倾向;低毒力株引起无症状、非典型和慢性感染的比例高,而不易被发现;妊娠母猪感染低毒力毒株时通常无症状,常产生外观健康的仔猪或弱仔,可在数周或数月内不被发觉地大量排毒。
       
3、猪瘟病毒持续感染
  猪瘟持续感染猪分为两种情况:猪体内有传染性HCV存在,可用传统方法分离到病毒;猪体内只有HCV基因组存在,一般无传染性病毒产生,只有复活期(reactivation)才有病毒产生,这种情况又称为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潜伏感染和慢性生产性感染的界限很难分清。
        猪瘟持续感染猪或带毒猪常不表现明显症状,但不断向外排毒,能经水平和垂直方式传播猪瘟。是造成目前猪瘟流行和免疫失败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造成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所产仔猪常发生胎盘感染或免疫耐受(当遇到环境条件变化均可激发该病),猪场内其它仔猪因母乳抗体降低也可感染这些母猪排到外界环境中的病毒而发病。

        4、猪瘟病毒胎盘感染
  1955年最早报道猪瘟胎盘感染。其危害为:排放的病毒感染其他易感猪;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弱胎、死胎、木乃伊胎,可从死亡仔猪体内分离到猪瘟病毒;导致胎儿发生先天感染:(1)生后死于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俗称抖抖病;(2)产生免疫耐受
我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能否通过胎盘垂直感染仔猪?猪瘟兔化弱毒与垂直感染相关性研究证明:猪瘟兔化弱毒不会通过胎盘垂直感染仔猪,不造成妊娠母猪带母综合症,对胎猪是安全的。
       
5、带毒公猪的垂直传播
  用RT-PCR检查带毒公猪自然交配所产死胎的病毒基因型,结果表明:死胎感染的病毒基因型与带毒母猪原有的病毒基因型不同,而与带毒公猪的病毒基因型相同。
       
6、猪瘟症状
  1、急性猪瘟:先体温升高40-42℃、精神沉郁、怕冷、嗜眠;病初便秘,5-6天后发生糊状和水样并混有血液的腹泻;结膜炎、口腔粘膜不洁、齿龈和唇内面以及舌体上可见有溃疡或出血斑;后期鼻端、唇、耳、四肢、腹下及腹内侧等处皮肤上有出血点和斑;常继发细菌感染,以肺炎和坏死性肠炎多见。
  2、慢性猪瘟:体温升高不明显;贫血、消瘦和全身衰弱;一般病程超过一个月;食欲时好时坏,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耳尖、尾根和四肢皮肤发生坏死或脱落;慢性猪瘟存活者严重发育不良,为僵猪。慢性猪瘟发病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急性期,体温升高(39.8-40.8℃)、精神不振、白细胞减少;恢复期,体温、食欲和全身状况基本恢复;复发期,又出现厌食、沉郁、死前短期内体温又升高,皮肤充血、呈粉红色到紫色,整个病程达 3-4个月。
  3、非典型猪瘟:又称亚临床猪瘟,临床症状与解剖病变不典型,发病率与死亡率显著降低,病程明显延长,新生仔猪感染死亡较多,大猪一般则能耐过,怀孕母猪感染出现流产、胎儿木乃伊化、死胎及畸形时有出现。

上一篇:猪后腿瘫痪的鉴别诊断

下一篇:给猪用药的技术操作要点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